敢拍又敢打,這才是港片經典Feel! -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4月中旬,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鄭寶瑞憑《命案》一片,奪得最佳導演獎杯。
投身電影業六十余年,今已74歲的洪金寶,則因其獨特武打風格及動作設計對港產武打動作片的貢獻,獲殿堂級榮譽“終身成就獎”。
5月1日,二人合作新片登陸內地銀幕。
依舊是夠港味,夠熱血,夠生猛——
《九龍城寨之圍城》
不打不相識
《九龍城寨之圍城》改編自香港作家余兒于2008年創作的熱血格斗小說《九龍城寨》。
同名漫畫自2010年連載起即熱銷全港,高峰時期每周銷量兩萬冊。曾獲第七屆“日本國際漫畫獎”銅獎,是許多港漫愛好者心中的經典之作。
以之為藍本再創作的電臺節目、桌游及電子游戲,同樣在青年群體內大受歡迎。
此次影視化改編,則是以小說內容為框架,揉入漫畫式動作概念。
在保留基本人物關系與情節骨干的前提下,使故事更易為從未接觸過原作的觀眾所接受。
影片背景設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彼時,回歸的鐘聲尚未在香港敲響,父母雙亡的年輕人陳洛軍,正是前往香港偷渡者中的一員。
但,在“抵壘政策”已取消的情況下,想找份正經工作賺錢,先得弄到張合法身份證。
政商勾結的地下拳館,成為陳洛軍的最終選擇。
卻沒想到,由于身手太好,竟被黑幫老大“大老板”看中。一番“不識抬舉”的發言,更將對方狠狠得罪。
打黑拳賺來的錢拿不到,說好的身份證也是假貨,自己又被黑幫追殺。
走投無路之下,陳洛軍只能逃亡進常人避之不及的“三不管”地帶——
九龍城寨。
可惜,外頭不好混,城寨水更深。
初來乍到,先被“掃地大爺”教做人。
隨手劫持的理發店阿叔,竟是城寨內話事人龍卷風。
被人一拳打得倒飛而出后,陳洛軍才終于明白,城寨有城寨的規矩。
于是他放棄鬧事,開始埋頭苦干,踏實賺錢。
不過,少年人的熱血永不會涼。
發現送外賣時見過的妓女被丈夫毆打致死,男人卻面不改色,繼續賭錢后,陳洛軍終于按捺不住,蒙面埋伏在路上,將人暴打一頓。
也是這一頓打,令他與寨中其他三位仗義出手的青年結識。
無拘無束的浪子“十二少”,酷愛耍帥。出手永遠穩準狠,講求一招制敵。
疤面郎中“四仔”,身手奇猛。據稱毀容前和田原俊彥一樣帥的他,如今卻只戴著面具示人,不知傷疤之下隱藏了怎樣傳奇故事。
常隨龍卷風左右,維護城寨秩序的“信一”,名取自“言而有信,一諾千金”。
不僅是名機車暴徒,還因一手好刀法,被譽為“龍城第一刀”。
四人脾性相似,不打不相識,很快結為兄弟。
陳洛軍這一段時間睡天臺、埋頭苦干的拼勁兒,也令龍卷風對其改觀,正式視他為城寨一員。
當大老板以追捕陳洛軍為由,企圖將魔爪侵入寨內,為保護普通居民的安穩生活,“城寨四少”與惡人幫之間不可避免,將爆發一場足夠兇悍的高燃之戰……
現代武俠
與已經司空見慣的港產時裝動作片不同,《九龍城寨之圍城》雖為現代背景,但影片整體所呈氣質,更趨近一部武俠小說。
在這里,年輕的主角們不再如常規意義上的古惑仔那樣,喊打喊殺爭地盤,好兇逞能搶女人。
他們搏命拼斗,為的是胸中一個“義”字,為的是守護。
影片主舞臺九龍城寨,直至1993年清拆前,一直是香港著名的“三不管”地帶。
何謂“三不管”?
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國政府不想管,中國政府不能管。
香港回歸之前,中英對城寨管轄權的爭議,使得發生在城寨內部的犯罪事件不會被送交法庭審理,犯罪者往往輕易獲釋。
九龍城寨這座貧民窟,就此成為收納罪惡的溫床。
然而,對更多住戶來說,他們選擇在城寨內居住,不過是因為這里的生活成本較外界更加低廉,能夠自給自足地活下去。
因此,當經營衣食住行的普通人生命受到威脅,那些生于斯長于斯的熱血青年必定會挺身而出——
“三不管?我來管!”
俠以武犯禁。
但在九龍城寨,新秩序,是要靠拳頭打出來的。
影片動作指導谷垣健治,過去代表作有《導火線》《怒火·重案》等。
他所設計的武打動作風格以凌厲迅猛見長,曾受媒體贊譽“刀劍對決如電閃雷鳴般,拳腿肉搏壯觀無比”。
今次他為《九龍城寨之圍城》設計的動作戲,在真實基礎之上,又添一份漫畫式的夸大。
片中主要角色們,既要學洪拳、擺弄西洋刀、騎摩托車追逐,打便打得行云流水、拳拳到肉,充滿力量感。
又能在道具與特效加持下,做出震撼眼球的夸張動作。
如大老板手下打手王九,能一口咬斷揮向自己的長刀,顛佬味十足。
被陳洛軍挾持的龍卷風,丟煙傾身將人打翻,躍起返回原處時,煙竟仍未落地。
如此驚艷亮相,一望即知此人武功高絕。
城寨內隨處可見被打穿的墻、砸爛的桌、劈壞的磚……也都為打戲增添了更酣暢淋漓的爽快觀感。
其實細數起來,團隊中的精于動作設計的專業人士又何止一位。
洪金寶、伍允龍、張文杰,亦都曾在其他影片中擔任動作指導。
古天樂、任賢齊、林峯等人出道多年,也都有豐富打戲經驗。
主角們俱識得打,不怕練。最終呈現的打戲視覺效果自然也就夠真實、夠漂亮。
如今港式動作片正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觀眾熟悉的演員被指“霸住位不放”背后,是年輕一代演員已不會打,不敢打。
難得能有這樣一部電影,將老中青三代動作演員湊齊一堂,令新人能在前輩指點下,學會如何去演動作戲。
任賢齊飾演的狄秋,曾在片中對陳洛軍幾人講,“以后城寨就是你們這幫年輕人的天下了”。
戲內,是保衛家寨的守護之心的傳承。
戲外,則是香港電影精神的傳承。
年事已高的演員,仍親身上陣,做好每一套動作。年輕演員亦埋頭苦練,不用替身,不懼痛累。
對想要重溫原汁原味港式打戲的粉絲來說,《九龍城寨之圍城》絕對是五一檔不容錯過的選擇。
香港往事
“九龍城寨,香港的遺棄之地。它是江湖的傳說,也是人間的禁區。”
預告片中,導演鄭保瑞親自配音的旁白,直即將人拉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波云詭譎的城寨之內。
九龍城寨究竟是什么地方?
外國人眼中,它是把中國式破屋陋室集于一處的苦地。
寨外的香港人眼中,它是這座以勢不可擋速度蓬勃發展的城市中,一塊不斷潰爛的瘡疤。
可在城寨內住民眼中,這座位于殖民地內的孤島,是肯于容納他們的唯一家園。
主創團隊中的許多人,過去都曾是其中一員。
影片監制莊澄,素來被業內人士譽為香港電影“幕后玩家”。《特警新人類》《無間道》《春嬌與志明》等片,均出自其手。
他的童年,恰恰是在九龍城寨中度過。
無獨有偶,1956、1957年,七八歲左右的洪金寶也曾在城寨內短居,并留下深刻印象。
飾演虎叔的黃德斌過去就住在城寨附近。古天樂、林峯等演員也都是聽著城寨的傳說長大……
從監制到主演再到幕后工作人員,有多少紅褲子曾真實受過城寨給養?
《九龍城寨之圍城》,便是屬于他們自己的《香港往事》。
故而你會發現,影片鏡頭下的九龍城寨,并非一座黑暗之城,反而溫情脈脈。
有人穿行在窮街陋巷中送外賣,有人在自家小店內腌叉燒、擠魚丸,有人在樓下吸煙、談天、打牌……
也正是最窘迫之際,收到寨內陌生人遞來的糯米雞和汽水,才令陳洛軍保留住繼續生存的勇氣。
老香港人有“城寨情結”。
《省港旗兵》《重案組》《功夫》《追龍》……這一座城,過去便曾在許多港影中留駐痕跡。
電影《追龍》
現代人也愛緬懷城寨。
混亂復雜的建筑形式,自成體系的社區制度,同樣成為《攻殼機動隊》《蝙蝠俠:俠影之謎》《環太平洋》等影片部分設定的靈感來源。
電影《攻殼機動隊》
人們通過觀影的方式憑吊歷史及過往,可寥寥數個鏡頭的戲份,充其量只如街頭偶遇故人,彼此點頭致意,擦肩后便又忘卻心頭曾泛起漣漪。
《九龍城寨之圍城》并非如此。
他當真將整個故事的主舞臺,放置于這座迷你城池內部。
美術團隊在參考海量資料后,耗資5000萬,用真實置景的方式,將這座本已消失在歷史煙云中的城寨,重新復刻出來。
當落拓少年在勾連的屋檐與棧道間飛檐走壁,時光似乎也重返上個世紀。
在這里,住宅、學校、廟宇、診所比鄰而立,地基不穩的樓閣相互擠壓參天。
三教九流悉集于此,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全聽憑你自己。
如今,很多年輕人都因城寨成為外國人挪用的流行符號而欣喜驕傲。然而浪漫的懷舊,不過是一種無法面對歷史而生的情感。
《九龍城寨之圍城》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座卸下賽博朋克濾鏡后,更真實的城寨。
它是只存于記憶中的遺跡,是無數揾食艱難的貧民的鐵飯碗,那些偏見與罵名不曾磨滅,可它包容千萬人于此安身立命的事實,也不應被忘卻。
三十年匆匆,城寨舊址上,花木扶疏的公園清雅幽靜。
對于影迷來說,我們更樂于走進電影院,去與這座上世紀便已被夷平的城寨再見一面。
在那里,天光漏不過水管與電線纏絞的罅隙。
可熱血沸騰的少年們,會用自己的拳腳,守這一方地,打出一片天。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