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紘給她們的“底氣”,讓四蘭命運各不同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人物解讀第一百四十七期:墨蘭是盛紘與林噙霜愛情的結晶,在盛府后宅,連王氏都不怎么招惹墨蘭。可為何墨蘭出嫁后,徹底成了白眼狼?
01
原著中,華蘭出嫁后,盛家的三個蘭,各有依仗。
按照嫡庶和長幼區分的話,如蘭的生母是王氏,她占了嫡出的身份。庶女明蘭,生母早逝,靠著盛老太太的照顧生活。
墨蘭雖然是庶出,卻因生母林姨娘是父親盛紘的心頭肉,讓她獨占了父愛好多年。甚至,在盛紘的眼中,墨蘭才是最懂事的孩子。
只是,重溫這一段時,小仙兒才驚醒。
盛家四蘭出嫁時,盛紘給她們的“底氣”,讓四蘭命運各不同,卻唯獨墨蘭成了白眼狼。
02
盛紘給嫡長女盛華蘭的“底氣”,讓她成了盛家的“活招牌”。
華蘭是盛紘與王氏感情最好時出生的。
古人重視子嗣,更在意嫡子。可華蘭出生的時候,盛紘竟然抱著華蘭去上衙。
原著中,長楓與柳氏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女孩時,長楓喜歡得不得了。
又因為孩子的眉眼長得極像華蘭,就連脾氣也像幼時的華蘭。這讓華蘭抱著孩子喜歡得不得了,連著送了柳氏兩份厚禮。
王氏卻不悅地道:“丫頭片子有什么好張揚的”。
盛老太太私下里對王氏道:“你只想想華蘭剛降世時,她爹何嘗不是這樣。真說起來,只怕那會兒寵的更不像樣子呢。”
而且,華蘭是盛家唯一一個,盛紘手把手教著讀書寫字的孩子。
華蘭及笄后,盛紘與王氏為華蘭選婿時,盛紘聲音微微顫抖地對王氏說:
“當時我就想,委屈了誰也不能委屈了華兒,我不指著用華兒攀龍附鳳,只希望她能嫁個有擔當的男人,夫妻和睦,琴瑟和鳴,將來生兒育女,一生平順。
袁家再不好,終歸有爵位護著,若是仕途不順,至少有個伯府可以依附,若是袁文紹爭氣,將來一樣有榮華富貴等著華兒?!?/p>
可見,華蘭是盛紘最寵愛的女兒,他給華蘭出嫁的底氣是——幸福順遂。
只是,誰也沒想到,華蘭會碰到一個低段位的婆婆,磋磨了她十年。而老公袁文紹又是一個愚孝男,簡直是母親說什么就是什么。
盛紘對華蘭的寵愛,華蘭心里是清楚的??墒?,作為盛家的嫡長女,又在盛老太太身邊養過一段時間,自然是懂得,作為嫡長女的責任——要為盛家撐起門面。
孔嬤嬤辭別盛家時,王氏曾委婉表示:希望孔嬤嬤給京中的故交寫信,替家中女兒多多美言幾句,算是給華蘭以后的日子營造個條件。
孔嬤嬤笑著對王氏說:“大姐在京城是要久住的,天長日久的,什么名聲都得自己造出來的;我若把大姐兒夸到天上去了,回頭那忠勤伯府指望太高,反倒不妙。”
這個道理華蘭自然是明白的。所以,任由婆婆磋磨丈夫愚孝,哪怕婆婆不給中饋,華蘭咬著牙,用自己的銀子將忠勤伯府管理的井井有條。
最后,華蘭贏得了羨慕又能干的好名聲。
03
盛紘給嫡次女盛如蘭的“底氣”,讓她在婆家腰桿硬,底氣足。
四個女兒中,盛紘最瞧不上的恐怕就是如蘭,而逆襲最成功的,也是如蘭。其實,盛紘給如蘭的“底氣”就是文炎敬。
盛家大房的淑蘭,下嫁后被婆家軟飯硬吃,落了個和離的下場。精明的盛紘,自然也是心有余悸的。
可是,在眾多門生子侄們,盛紘能瞧中由寡母拉扯長大的文炎敬,就足以證明,文炎敬是可以依靠的。
因為,盛紘不會冒著讓家族蒙羞的風險,再出一個“和離”的女兒。
畢竟,在古代和離雖然合法,女方也有面子,卻始終會落下話柄。事實也證明,文炎敬不僅人品貴重,還很有能力。
最后,文炎敬博得了一個外任的職務,帶著如蘭遠走高飛,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所以說,盛紘給如蘭的底氣,就是一個好丈夫。
04
盛紘給庶六女的盛如蘭的“底氣”,讓她獨得夫婿寵愛。
原著中,顧廷燁求娶盛家女時,如蘭與文炎敬在大宏寺辭別時,被顧家的人瞧到了??深櫷钪煌ㄖ耸⒓?,還送來了一封信:顧廷燁愿與盛家結兩姓之好,老太太跟前養的姑娘總是不錯的。
可盛老太太瞧不上顧廷燁,還大罵王氏和盛紘:“你倒想得美,你們夫妻倆自己不會教女兒,左一個右一個的傷風敗俗,最后都要旁人來收拾,前一回我豁出這張老臉,這一回你們竟算計起明丫頭來了!我告訴你們,做夢!”
左右勸說無果下,盛紘只好合盤向顧廷燁托出。于是,才有顧廷燁在忠勤伯府后宅,與明蘭的偶遇。
雖然,顧廷燁心里明白,迎娶明蘭的最大阻礙是盛老太太,可盛紘卻不知內情。
但是,經過此番“求娶艱難”,明蘭在顧廷燁心中的地位,自然更有提升。而且,除了此番拉鋸,盛紘給明蘭最好的“底氣”還有通透!
所以,寧遠侯府出事后,明蘭用墨蘭舉例,開導顧廷燁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多少失敗者的故事被淹沒在塵封往事中。
其一:在仕途上,顧廷燁會壓他們一頭。
四房五房常年處于老侯爺的庇護之下,早不懂得如何應付外頭的風雨,下頭子孫也沒看見特別出息的,長房的顧廷煒讀書到如今,還只是廩生。
顧廷燁卻是刀頭舔血,為自己廝殺了一條伴君之路。
其二:為白氏正名。
顧廷燁與顧家人最大的矛盾點,就是顧廷燁的母親白氏。
因為,白氏雖然救了顧家,卻因為出身,總是讓寧遠侯府的眾人覺得是白氏才導致他們的受辱的。
可顧廷燁如今的身份和地位,他完全可以為母親白氏請封,為她建祠,請德高望重的族老為她重新立譜,讓顧家以后的子孫都知道先白氏夫人于顧氏的恩德。
這番分析下來,顧廷燁目色一亮:“說得好,該怎樣做,我就怎么做,不用為了那些不值得的人,繞路另走?!?/p>
都說夫妻多年后,愛情變親情。不管男人和女人都想找一個傾訴的對象,靈魂的寄托。
可若是你的另一半,總是與你合拍,有說不完的話,你還會精神出軌嗎?
05
盛紘給庶四女的盛墨蘭的“底氣”,才是她成為“白眼狼”的原因。
墨蘭的婚事是她自己求來的。
與如蘭不同的是,一個打了盛紘的臉面,一個卻讓盛紘贏得了名聲。
其一:墨蘭拼了名聲,永昌侯府卻躲起來看笑話。文炎敬卻主動來盛家認錯,承諾明媒正娶。
墨蘭被梁晗光天化日“一抱”后,就讓盛家成了笑柄??捎啦罡畢s躲起來,甚至,放出話來說“明蘭為妻,墨蘭為妾”。
盛紘想將盛家發揚光大,就不能出現為妾的女兒。而且,兩個女兒都折在一家,也不是光彩的事情。
而文炎敬,身份雖然不能與梁晗相提并論,可他態度誠懇,主動來盛家認錯,還承諾會明媒正娶。
如蘭是嫡女,嫁給文炎敬是資源浪費。在古代,發生了這樣的事,女兒家會被人詬病的。
對于盛家來說,此時提身份倒不如表態度。
文炎敬身份雖然不能與梁晗相提并論,可他態度誠懇,主動來盛家認錯,還承諾會明媒正娶,就讓盛紘撿回了臉面。
其二:梁家差點毀了盛紘的名聲,文炎敬卻讓盛紘被文管集團夸贊。
早在墨蘭和文家定親之前,王氏以為事情篤定了,曾在人前露過口風,不少人都曉得盛家有意將墨蘭許與一舉子。
可一場風波過后,墨蘭嫁入了永昌侯府。這不免讓人覺得盛紘踩高捧低,才縱容庶女和妾室算計侯府嫡子。
不過,當眾人得知如蘭嫁給文炎敬,文管集團的代表盧老大向他求證時。
盛紘面帶歉意,神情沉痛:“慚愧慚愧,卑職食言在先,負疚文氏良多,早有重締婚約之意,不過是不負圣人之言罷了。”
盧老大人大為感動,一口答應了為盛家女媒;此事傳出去后,京中眾人盡皆瞠目,呆過半晌后,便眾口一詞的夸贊起盛紘的風骨來。
也正是因為墨蘭的婚事讓盛紘丟了顏面,所以,墨蘭出嫁時,屬于女子的底氣,幾乎沒有。
在嫁妝上,一百二十八抬嫁妝,其中三分之一不過是虛抬。在依靠上,墨蘭的唯一依靠林姨娘被關進莊子,其他的人不會為她說話。
可見,盛紘給墨蘭的底氣只剩了一個“盛”字。
06
盛家的四個蘭,墨蘭沒有華蘭的身份和隱忍,沒有如蘭的好夫婿,更沒有明蘭的依靠和通透。
所以,成婚后,她的日子異常艱難。
每次回娘家時,墨蘭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直到墨蘭求盛紘托顧廷燁給夫婿梁晗在軍中謀個職務被拒絕時,墨蘭才求到長楓處,讓他去求盛紘,將林姨娘從莊子里借出來。
此時,人們不無法判斷墨蘭的意圖,她到底表示的母女情深,舍不得親娘受苦,還是因為她發覺娘家非但無人替她說好話,還有人說壞話,她討不著半分好處。
所以,在盛家發生巨變,王氏要去宥陽為盛老太太祈福,盛老太太又要隨長柏赴外任,讓墨蘭生了別樣的心思,積極回娘家打探消息。
幸好,長柏一早就囑咐過盛紘:“此事多一人知道,就多一份風險,自來人心難測,況內宅婦人多不識大局,不知輕重。華蘭如蘭為生母聲譽,六妹妹在此事中多有不妥舉措,她們都不會多說半字??膳匀司碗y說了……”
盛紘心里清楚,這里的“旁人”是指除了利益相關的核心幾人,哪怕是骨肉至親也別叫知道內情才好,尤其是林氏所出幾個;倘若因些小家子心思,而傷及盛家名聲,到時悔之莫及。
而墨蘭雖然嘴上說著明蘭的不對,心疼盛紘,可是被盛紘拒絕后,盛老太太離京,她都沒有來相送,可見她的小心思,無非是想抓住一些把柄作為威脅,將林姨娘救出來。
娘家給的“底氣”,是古代女人在婆家立足的資本。雖然,盛紘只給了墨蘭一個“盛”字,可它的含金量也是十分高的:
盛紘是正四品京官,卻管著三品才能任職兵事糧道,三子皆為兩榜進士。三個兒媳,分布來世代簪纓的海家、柳家,還有沈從興的本家嫡女。
除了墨蘭的夫婿,另外三個女婿,兩個來自侯爵世家,一個是文官清流。單憑這樣的架勢,墨蘭就不會在婆家被掣肘。
只可惜,她自己想不通,非要做個白眼狼!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