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生不息3》第三期,選曲質量不夠高,它們很流行嗎? -
自《聲生不息·港樂季》開始,芒果臺便填補了《歌手》后純音綜節目強勢地位的空檔期,在主題鮮明的前提下,拓展了音綜發展的可能性,并取得了口碑與市場的雙贏。
在播出之前,對于《聲生不息·家年華》,有不少人持觀望態度,當然,也有人并不看好它。
但當這一季《聲生不息》的先導片一經亮相,立即引發坊間與網絡連連稱贊的聲音。制作上的用心與雕琢,視野上的開闊與壯大,風格上的連貫與獨特,在給大眾以不一般的審美感官的同時,也制造出其“高大上”的氣場。
至此,《聲生不息·家年華》已經播出了三期節目。
前兩期,主要致力于在中國流行音樂百年歷史梳理的框架下,以數首華語經典歌曲來予以升華和進行情感的抒發,曲目的選擇范圍廣、跨度大,涉及紅歌、民謠、影視OST、春晚經典、時代潮流等。兼具時間上的歷史感與空間上的開闊性。
第三期節目,競演模式正式開啟,男女兩隊開始分庭抗禮。女隊以其節目的完整、構思的巧妙、選曲的匠心,而以少勝多,使漫不經心、“組織渙散”、主題不明的男隊輸得毫無脾氣。
節目雖然依然精彩好看,但卻并非面面俱到。
第三期節目,總的基調是對當代華語流行音樂展開音樂上的敘事。
但這一期節目在選曲上,雖然女隊“別有用心”,以“花”作為主題,既與五位女歌手的“五朵金花”的昵稱形成回應,又自成體系保證了演唱曲目的完整性與結構性,但總體觀之,這些選曲的質量并不是太高。
從流行度上而言,有些歌曲雖然有一些流行度,但顯然達不到“港樂季”、“寶島季”時的“大合唱”的程度。
比如女隊的《鮮花》、《送你一朵小紅花》,男隊的《11》、《無名的人》、《我們的明天》。
當然,這里并非指這些歌曲本身的質量不高,它們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定的流行趨勢。
但在某種角度上來說,一些歌曲的受眾似乎更多的是歌手的粉絲群體,而并非不分年齡、職業與身份的普通國人。
這就可能使得這一期的節目,氣場上的營造是足夠了,但卻并不一定能真正的擊中包括70、80、90后的范圍更廣的幾代人的內心。
同時,它也與“聲生不息”這樣的主旨發生了偏移,因為近期或者剛剛發布的歌曲,對于歌迷而言,還是“現在進行時”,用不著再來“加深印象”,更談不上所謂的傳承與接續。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