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用一把利刃劃破了審美焦慮 -
《以美之名》
正在浙江衛視中國藍劇場熱播的《以美之名》,打出了職場劇的新底牌,它將利刃指向了裹著女性主義糖衣的審美規訓。
PART01
撕掉標簽,40+不是結束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女性的年齡好像成了不能說的秘密,好像女孩子的人生被完美地做了切割。中國心理健康調查數據顯示,焦慮障礙的女性患者是男性的兩倍。所以女性對年齡恐懼不單單是臉上皺紋多幾根,皮肉又松弛幾寸。
但這一切都在這部劇里找到了新視角,年齡不是標尺,它是歲月,是沉淀。姚晨 扮演的
讀過了書,有了點積蓄,有了點能力,更重要的是,有了更多智慧解決問題,有忍耐有籌謀,有不爭一時風光的靜水流深,有扮豬吃老虎的苦心經營。這些足以保證在每個當下做決斷,在吃到甜頭后依然能后撤一步而非踏入陷阱,都是能讓自己穿行在破浪滔天中不翻船的立命根本。
就像喬楊的領導在教導她的時候,年輕時或許會被鎮住,但此時的她已經明白到底想要什么,才可以擲地有聲地有來有回,她說,“我想換一種活法。”其實到了那個年齡才會發現,自己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更能活出本心想要的真正模樣。
PART02
好看的群像劇,從來都是勢均力敵
近10年傳統敘事對女性關系的想象是貧瘠的,既要共享相似的困境,又需爭奪唯一的生存席位,女性同場總被書寫成修羅場。《以美之名》最讓人觸動的也在于此,劇中的女性角色各自飽滿,且有出處有歸路。其中的一段高光的女性關系,是喬楊和周靜雯。
讀書時兩人都曾是校園里的佼佼者,兩個人是學業上競爭的對手,也是生活里欣賞的知己。誤會讓兩人老死不相往來,直到多年后相遇一朝宿敵變隊友,即便當年的誤會還沒解開,但依然不妨礙周靜雯仍然記得喬楊不愛吃香菜,還能把她發表過的期刊倒背如流;也不妨礙喬楊關心周靜雯的手術進展,在對方需要自己的時候攜手并肩。兩人理念不合,認知不符。周靜雯認為患者所求就是醫生所求,但喬楊認為必須考慮患者真正的出發點。她們背道而馳,卻又殊途同歸。
國產女性題材劇總在制造一種幻覺:涂上紅唇、穿上西裝、踩著恨天高,就能把世界踩成自己的T臺。可現實中的女性呢?她們在年齡、生育、職場的困境里掙扎,終于被一部劇掀開了遮羞布。
女性如何破局?這部劇給了一種答案。不是踮腳去夠更高的標準,是讓女性從“被凝視”的客體,成為定義規則的主體。這些女孩子終將活出一番天地,恰似那句“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