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老太太生病,張春梅“拎不清”,揭開二琥為何輸?shù)媚敲磻K -
老太太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成為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累贅”,倪家三兄妹都在或多或少地逃避贍養(yǎng)老母的責任。
倪偉強把老太太哄騙到了養(yǎng)老院后直接不見了蹤影,對母親的生死不聞不問,一個人躲起來“中年叛逆”。
倪偉貞任性辭職回家提前過養(yǎng)老生活,占著老媽的房子和小男友談戀愛,對母親有關(guān)心無關(guān)照,偶爾照顧就像在幫別人忙一樣。
老大雖然口口聲聲喊著要提前內(nèi)退照顧母親,可卻因為懼怕媳婦而選擇站在別人的身后,做一個觀望者。
老太太最需要關(guān)心和溫情的時候,是一個被兒子“休掉”的兒媳對她事無巨細地照顧,白天請保姆,晚上親自陪玩哄睡。
對倪家人來說,春梅這樣做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而在外人看來,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伺候前婆婆完全沒必要,甚至是有些犯傻,而張春梅卻始終堅持自己的初心,甚至把贍養(yǎng)婆婆當做自己離婚的條件。
春梅的“癡傻”就像照妖鏡一樣照著倪家的每一個人,更是讓劉紅艷和吳二琥的婆媳關(guān)系現(xiàn)出了原型,張春梅的“拎不清”,徹底撕開了吳二琥悲慘結(jié)局的真相。
下堂媳婦張春梅的“拎不清”!
倪偉強“中年叛逆”,拋棄老母妻兒情人,放棄工作,玩起了離家出走,沒有人知道他的想法,也沒有人知道他的行蹤,他的叛逆,一下子打破了所有人的計劃,更是攪亂了張春梅的生活。
張春梅的人生,曾幾何時是雜志社人人羨慕的完美人生,溫文爾雅的大學教授老公,成績優(yōu)異聽話懂事的好兒子,還有一個像親媽一樣的好婆婆,自己還是雜志社的副主編,可謂是家庭事業(yè)雙豐收。
可就在那么一瞬間,老公像變了個人一樣要逼著她離婚,善良的婆婆變成了一個記不住人和事的病人,兒子也成了叛逆青年,一意孤行地要退學,這樣一連串的打擊,讓張春梅幾度陷入了痛苦。
周圍的人都不明白,像張春梅這樣一個“完美人妻”,照顧他身后的老人孩子,和他的家人關(guān)系融洽,把他的生活照顧地妥妥帖帖的,這樣一個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好女人,倪偉強到底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倪偉強為了擺脫張春梅,把婚姻失敗的所有原因都歸咎于張春梅對他的“控制”,他聲嘶力竭地吼道:
我身邊的同事,我的下屬,我身邊所有的人都被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對不對,你了解我,比我了解的還要清楚,夠了張春梅,我不要過這樣的日子了,連我睡覺你都要控制我嗎,我受夠了!
然而站在張春梅的角度,這二十年來,她沒有做過一件傷害過倪偉強的事,他想要搞研究,她就退居家庭照顧老人孩子,他想要一個避風港,她就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的一切,他想要自由,她一個星期只要他回家兩天。
是張春梅做好了他的大后方,打理好一切,他倪偉強才能繼續(xù)深造,專心地去搞研究,二十年來,孩子是怎么長大的他不知道,孩子的學習他一天沒有輔導(dǎo)過,老人的生活他一天沒有照顧過,到頭來卻換來一句:“我討厭你控制我”。
張春梅有錯,錯在把倪偉強照顧得太好,讓他失去了自立能力,錯在家里的一切打理得太完美,讓他缺少了參與感,錯在通過別的渠道了解他,讓他覺得被監(jiān)視被控制。
可這一切的根源,難道不是在于倪偉強嗎,曾經(jīng)兩人是無話不說的知心戀人,可隨著生活和時間的消磨,加上生活的交集減少,兩人漸漸地失去了溝通,一個不愿意說,另一個只能以另外的方式去了解,才導(dǎo)致倪偉強出現(xiàn)被控制的感覺。
長期處于這種“畸形婚姻”中,真正應(yīng)該感到崩潰的人應(yīng)該是張春梅才對,這樣的付出,應(yīng)該得到感恩和回報,而不是指責和厭煩,可惜倪偉強這樣自私的人,永遠只顧自己的感受,不顧別人的處境。
感情最怕的就是一個人在滿懷幸福地欣賞著旅途的風景,憧憬著前路的美好的時候,而另一個人卻在半路下了車,剩下的一個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倪偉強的離去,讓張春梅原本為之努力的人生,瞬間失去了一半的意義,她沒有娘家人,婆家就是她的全部,若像常人那樣離婚后就與婆家人斷絕關(guān)系,張春梅不知道往后的人生將何去何從。
離婚前夕,張春梅提出了離婚的條件——婚可以離,但前提是要讓她給婆婆養(yǎng)老,她的這個行為讓旁人很不解,那樣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不過就是“累贅”,被男人如此辜負,又何必找罪受呢!
而二琥卻堅定地認為,春梅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張春梅與倪偉強的關(guān)系無非就是兩個鏈接,一個是倪思楠,另一個就是老太太,倪思楠不再身邊,抓住老太太,他們就還有挽回的余地。
事實上,張春梅并沒有如二琥想的那樣有算計,伺候婆婆的晚年,她是心甘情愿的,婆婆于她,比倪偉強更重要,旁人看來的不值得和拎不清,卻是她情感的寄托。
本地婆婆吳二琥的“精明”!
原著中張春梅為了照顧婆婆,直接辭掉了工作,而劇中張春梅為了照顧婆婆,也付出了很多,她花了高價給婆婆請了保姆,每天工作再累都要回來陪老太太談心,哄她睡覺。
張春梅做的這些,就連老太太的三個親兒女都及不上,相反,那三個兒女為了推卸照顧老太太的責任,個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用他們的話來說,他們有自己的難處。
作為兒媳,張春梅認為為婆婆盡職盡責是她必須要做的事情,而同為兒媳的吳二琥,卻把所有心思都花在算計兒媳劉紅艷身上。
劉紅艷從小就沒了父親,她隨著母親嫁給有兩個兒子的繼父,從小到大,她沒有自己的房間,不能做真正的自己,她最渴望的就是能擁有自己的房間,能夠不用顧忌別人,在自己的房間里大聲說話。原著中寫道:
劉紅艷買了第一套房子后,把自己以及寡居的媽媽接到京北過第一個年,跟媽媽在一起,她才覺得像過年,到了自己家,她立刻甩掉剛才在二叔家的拘束,四仰八叉,想怎么就怎么。討厭的叔已經(jīng)過世,婆家已經(jīng)屈服,她一個人擁有媽媽,照顧媽媽,這房子就是她和媽媽的小天堂。
可見,她沒有把婆家人當做家人,所以才那么想要逃離,可這一切的前提,是婆家人也從來不曾把她當做自己人,尤其是算計她生孩子,卻又不愿意真心付出的婆婆吳二琥。
劉紅艷并沒有一開始就要求婆家給她買房,而是想要等賺夠了錢買了房子再考慮生孩子的事情,可是二琥覺得劉紅艷想要在京北買房,那是遙遙無期的事情,那時候再生孩子,她都已經(jīng)老了。
于是二琥信誓旦旦地告訴劉紅艷,只要有了孩子,房子立馬就買,彼時劉紅艷已經(jīng)懷孕,就順勢把孩子的事情告訴二老,結(jié)果二琥馬上反水,又說看好的房子不合適,又說想等到孩子四五歲再買,一來二去地折騰,孩子沒保住,房子也沒買成,兩敗俱傷。
而第二次買房,二琥說要一家出一半的錢,哄著劉紅艷的母親把房子賣了,自己卻不愿意買了,原本以為這樣說,劉紅艷肯定會退縮,沒想到她媽媽認真了,結(jié)果害得紅艷媽住老屋昏倒住院,二琥還不讓倪俊跟著去照顧。
對于這個家庭,劉紅艷是一次次失望,又一次次原諒,最后她想通了,她不愿意靠婆家買房,她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賺錢,買屬于自己的房子,為了賺錢,她早出晚歸地跑項目,賣保險,什么賺錢做什么。
嫁了一個沒有上進心的男人,劉紅艷并沒有多大的抱怨,更沒有指望他做什么,她圖倪俊的,無非就是對她的那點關(guān)心,而倪俊對劉紅艷的要求卻是要紅艷陪他安安穩(wěn)穩(wěn)過日子,在老人的庇護下混吃等死,然后繼承那套小的可憐的房子。
紅艷越來越忙碌,倪俊卻越來越無聊,閑下來的日子就用來喝酒,用來胡思亂想,他沒有想著自己也努力變優(yōu)秀去配得上紅艷,而是擔心紅艷變優(yōu)秀拋棄他,二琥覺得兒子的想法很可笑,她面帶諷刺地說:
兒子,合著你現(xiàn)在是怕她把你給踹了,找一個條件比你好的走了是嗎,你對自己的認知也太不客觀了,你站起來一米八三大個子,原生家庭父母恩愛,充滿溫暖的一個家,就當初人家給你介紹那倆真的都比她強,英國留學回來的,家里一年花幾十萬給孩子,人家那生活條件,夠你少奔多少年的,少操多少心吶!
換言之,就是她吳二琥從來都不怕失去劉紅艷這個兒媳,甚至還想趕走她讓兒子重新找一個,但是看兒子對劉紅艷情根深種,她為了挽回劉紅艷,跑到人家公司把人家工作攪黃,逼得離家出走,還覺得自己沒有任何錯,她理直氣壯地說:
我早就說過,就這倆人,不見得有好結(jié)果,兩人熱戀的時候一回事,現(xiàn)在才多長時間啊,摔門就走了,這就有可能分居,分居就有可能離婚,幸虧當初沒給買房吧!
哪怕自己做的再錯,她都不會覺得自己有錯,相反,她反而會覺得幸虧自己精明,才沒有讓自己家吃虧,就如紅艷所言,兒子永遠是最重要的,兒媳只不過是個外人,甚至都不是人,事實上,大多數(shù)的婆婆,都不會把兒媳當家人。
吳二琥為何會輸?shù)哪敲磻K?
看著倪俊失去紅艷后痛苦頹廢的樣子,吳二琥心疼不已,為了兒子,她選擇妥協(xié),她主動約了紅艷,主動認了錯表示自己以后會改,她真誠地對紅艷說:
自打你嫁到我們家來,說實話,我從來就在心底里沒覺得你是我們家人,我就覺得我們家還是我兒子、我老公是家人,你是個外人,結(jié)果呢,我發(fā)現(xiàn),我兒子的幸福,我兒子的開心,都必須得有你,要想讓你們倆過得好,我這當媽的,我就應(yīng)該閉上眼睛,捂上耳朵,當大“龍蝦”,人家孩子過自己的日子,人家該怎么過人家自己會過,我在這干預(yù)什么呀!
劇中二琥領(lǐng)悟到了婆媳相處的本質(zhì),做出了改變,婆媳和解,慢慢地磨合,日子也會越過越好,什么樣的付出,就會得到什么樣的回報,二琥給與紅艷善意,相信紅艷也能在二琥晚年時回報善意。
而原著中,二琥老年的結(jié)局非常凄慘,得了胰腺癌后為騙保而自殺,被車子碾得面目全非,紅艷卻過得風生水起,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房有錢,還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倪俊復(fù)婚,過程辛苦,結(jié)局卻美好。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婆媳相斗,一開始或許是婆婆占上風,可到最后贏的往往都是兒媳,年輕時候得不到善待,大不了熬熬就過去了,可老年來得不到善待,結(jié)局就只有一個,原著二琥到死都沒能明白這個道理。
現(xiàn)實中很多婆婆也如二琥這般,到死都不看不懂這個道理,二琥這樣的婆婆,除了滿心算計,并沒有那么壞,她會一日三餐地做給兒媳吃,會燉補品給兒媳喝,雖然是把她當做生育工具,但也算是善意的。
而現(xiàn)實中很多惡婆婆,只會一味地在兒媳懷孕生子最虛弱的時候折磨兒媳,還總是背地里挑唆兒子去對付兒媳,不曾照顧一天,不曾釋放善意,卻還各種要求,各種為難,這樣的婆婆,將來別人又如何善待。
倪老太太這輩子最大的成就,不是一個人養(yǎng)大了三個兒女,而是年輕時候善待了春梅,當初春梅是個無父無母的女孩,為了嫁給倪偉強,她也是懷孕進門,甚至是第三者,這在二琥看來這肯定是有所圖,必然處處防備。
可是老太太沒有防備春梅,她可憐春梅無家可歸,心疼春梅沒有人疼,她把春梅當做親女兒對待,她護著春梅不被倪偉強欺負,她給春梅做最愛吃的飯菜,她用行動一點點溫暖春梅的人生。
老太太的這些善舉,春梅在心里記了一輩子,老太太給春梅做肉末豆腐,春梅滿懷幸福地對記憶模糊的婆婆說:
那會兒,我還懷著思楠,偉強跟我吵架,吵得特別厲害,把我氣得躲在房間里哭,也沒個人訴個苦啊,本來我想去找你來著,后來我一想,你是他媽,能向著我嗎,誰不向著自己孩子呀。
后來吃飯了,你叫我吃飯,一桌子好吃的,偉強在那兒跟沒事人似的吃飯,你就跟他說:“下去,還有臉吃飯,老倪家的規(guī)矩做錯了事,就不給飯吃”,當時你跟我說,從今往后啊,媽給你撐腰,偉強要是欺負你,你就來找媽。
我從小就特別愛吃這個菜,我媽經(jīng)常給我做,我媽去世后就沒有人給我做了,結(jié)果呢,我一嫁過來,我媽不是在這的嘛!
這便是春梅哪怕離婚都要帶著的婆婆,這樣的婆婆,除了沒有血緣,和自己的親媽又有什么區(qū)別呢,甚至比親媽都還要好。
人心換人心,種什么樣的因,得什么樣的果,倪老太太最大的福報,就是善待春梅,而春梅最大的成就,就是善待婆婆。
而下堂媳婦張春梅的“拎不清”,最終成了“精明”婆婆吳二琥的照妖鏡,她的悲劇,不過是因果輪回。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