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逃出白堊紀》兩位導演 “想讓觀眾來到6500萬年前的地球 親眼看恐龍” -
時光網特稿本周五,由《寂靜之地》編劇二人組史考特·貝克與布萊恩·伍茲聯手執導的新片《逃出白堊紀》,就要在中國內地公映了。影片講述指揮官米爾斯(亞當·德賴弗 飾)與小女孩寇婭(阿麗亞娜·格林布拉特 飾)所乘坐的星際飛船意外墜毀,他們驚訝地發現自己來到了6500萬年前的地球。在這個生存條件惡劣、猛獸肆虐橫行的“人類禁區”,兩位幸存者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準備迎接來自史前猛獸的殘殺。
逃出白堊紀
暫無評分
93分鐘 - 動作 / 驚悚 2023年3月31日美國上映
在與時光網記者的訪談中,首次由編劇轉型為導演的兩位主創表示,恐龍一直是他倆最大的共同愛好,他們從小就想拍恐龍片,萌發出了“讓人類來到6500萬年前恐龍時代”的大膽想法。但是他們并不想拍與“時間穿越”有關的片子,覺得這個設定出現太多次了,干脆把男女主角設定為外星人,恰到來到白堊紀時期的地球。
伍茲與貝克為片中的“小女孩”專門打造了原創語言,在男女主角之間制造障礙的同時,也希望觀眾們的觀眾體驗更加純粹——不以很多對話和臺詞為基礎去傳遞情感。
Mtime:這個故事發生在6500萬年前,那么這個有趣的點子是從何而來的呢?
布萊恩·伍茲:從何而來……是這樣,我和斯科特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而恐龍一直是我倆最大的共同愛好。這些龐然大物讓人不敢相信,它們曾經生存在我們如今的地球家園。拍攝《逃出白堊紀》就像實現了兒時的夢,因為我們一直在想:該怎么去拍一部恐龍片呢?《侏羅紀公園》就像一座豐碑,將恐龍帶到了現今世界;然后我們就想到,何不讓人類來到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親眼看看那個被恐龍統治的危險世界呢?
Mtime:聽上去真的很有趣。我很好奇,為什么英語原片名單單只有“65”兩個數字呢?
史考特·貝克:我們真的很愛那類——片名就可以激發人們觀看欲望的“神秘盒”類電影。所以對我們來說,回頭去看那個恐龍滅絕的時代,也就是6500萬年前,這會是一個很好的電影立足點。我們研究地球時常常會想,如果沒有那場毀滅性的火山噴發會怎樣?實際上地球找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創造出了其它各式各樣的生命形態,所以這種“重生”一直是我們永恒的主題。
在這個故事中,米爾斯(亞當·德賴弗飾)和寇婭(阿麗亞娜·格林布拉特飾)經歷了難以想象的損失和悲痛,所以從一個關于人的故事角度來看,我們開始思考:當你非常悲傷、哀痛,或經歷任何在失去什么之后所必經的感受時,你可能會想要找個辦法去抹掉之前的痕跡,并且向前看——這種“重生”的要素在我們創作這個電影故事時,不停在我們腦海中回響。
Mtime:這部電影的中文名被譯作《逃出白堊紀》,你們覺得這個名字怎么樣?
貝克:(笑)我覺得很棒。這部電影從角色到故事,都像是一場“爆米花之旅”,一場生存游戲。當我們寫劇本時,一直在想過去二三十年的那些求生題材電影,像《荒島余生》《地心引力》。這些電影都很直接,像一場從A到B的過山車旅程,這也是我們喜愛的點。在當今世界,特別是過去三年,影院體驗可謂起起伏伏。無論我們寫什么故事,最終都想呈現在大銀幕上,并在坐滿了人的影院去觀看。我們只希望觀眾也能夠在人頭攢動的影院欣賞這部求生電影,經歷米爾斯和寇婭經歷的一切。
Mtime:你剛剛提到“回到恐龍生存的那個時代”,那么為什么你們沒拍成穿越故事,而更像是拍了一部“外星人”電影——米爾斯和寇婭從別的星球來到地球,他們就是相對而言的“外星人”……
伍茲:我覺得我們就想做點兒不一樣的,恐龍+穿越這個設定已經出現過很多次了。這對我們來說有點割裂——我們到底在看恐龍題材電影,還是穿越題材的?《逃出白堊紀》其實是一部具有實驗性的作品,我們做的是減法——盡量不要多余的闡述、對話,我們跟亞當·德賴弗也探討過很多次,想把這部電影做成一部真正的普適性電影。
這樣一來,語言就不再是觀眾的障礙,你甚至可以直接靜音、關掉字幕,而觀眾仍然能看懂這個故事。這就將全球通用的“電影語言”滲透進了整部電影,而電影可以到達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這種電影的表達與觀影體驗,是我們覺得恐龍題材電影一直缺乏的。
Mtime:那么可不可以這樣理解:米爾斯和寇婭長得就像地球人一樣,其實沒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從其它星球來的外星人這個概念。
貝克:沒錯,就是這樣。概念永遠是最重要的。我們最終決定將這類生命做得與眾不同,但又不會過于“異形化”——你可不想創造出什么過于奇特的東西,讓觀眾因此出戲,比如讓亞當穿一身奇異的皮之類的,這種瘋狂的設定是我們很早就摒棄的。而這些制約與平衡正是讓影片盡量真實的訣竅,畢竟這是一部角色導向的電影,所以角色內心才是貫穿始終的,也是最重要的。
Mtime:你們剛剛提到了語言,在電影中,寇婭說的也是一種沒聽過的“語言”,這是為電影特意創造的語言嗎?還是參考了一些真實存在的語言呢?
伍茲:基本上算是專門為電影打造的一種“外星語”,與寇婭所處的文化一樣都很特別。在拍攝這部電影時,我們一直想實現的一點就是,米爾斯和寇婭說不同的語言,因為我們想要他們產生一種更為深層的聯結——如果他們不能單純用英語打招呼說:“嘿,我在努力照顧你呢”“哦是嗎,我也很關心你哦。”,我們想在其中制造障礙,這樣他們的動作以及情誼就不僅僅是單純的幽默,而是一種關于生存、情感的聯結,那種不需要言語便可以建立的聯結,并作出那種更為冒險的、充斥著情緒的選擇。
Mtime:確實看上去情緒滿滿。你們剛剛提到了亞當·德賴弗,選他當主角是因為他海軍陸戰隊的背景嗎?還是這就是一個巧合呢。
貝克:你提到這個很有趣,因為他的海軍陸戰隊背景這次的確派上大用場了。我不知道他有沒有拍過別的這樣,活動量爆表的電影,我們很久之前在看HBO劇集《都市女孩》時就是亞當的粉絲了,還有他之后出演的賈木許的電影啦,以及《婚姻故事》……你會發現,他對在戲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臺詞都十分沉浸。
除此之外,他的海軍陸戰隊背景,我們并不是非得送一個演員去新兵訓練營,讓他學會如何使用武器裝備,所以這都是他本身就有的一種直覺性的東西。片中他的角色米爾斯似乎被一種力量指引著,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去保護這個女孩,為此他必須得依賴自己的直覺和技能。所以他有海軍陸戰隊背景這件事僅僅是偶然。
Mtime:他的確是不二人選。你們是怎樣找到阿麗亞娜·格林布拉特的呢?因為她只能用一種沒人聽得懂的外語來表演,而她演得太棒了。
伍茲:找她找得太不容易了,我們見了太多全世界各地的年輕女演員,阿麗亞娜也是其中競爭的一員。我們要找的不僅是可以與亞當·德賴弗——這個時代最好的演員之一對戲的人,更需要一個體格很好的女孩——她必須得做很多特技動作,因為這就是一部充滿動作元素的電影,而不是那種從頭到尾一個場景的故事,我們總是在變換拍攝地點,這是一場很長的旅途。
而以她的年紀,阿麗亞娜令人難以置信地做到了。不光是在說外語方面——當然她得學一門專為這個角色設計、根本不存在的語言,還得記熟并流利自然地去說,她還完成了那么多的特技動作。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我們還是無法相信我們找到了這個可以完成所有任務的女孩。
Mtime:她的確超出預期,這是我在看電影之前沒想到過的。你們剛剛談到不以很多對話和臺詞為基礎去傳遞情感,這其實有點像你們之前參與創作的《寂靜之地》。你們是不是真的很喜歡,不用言語去傳達感受的設定呢?觀眾們可是很喜歡呢。
B:哈哈是的,我們一直很喜歡“純粹電影”,為此我們會動用一切與電影制作有關的技巧——無論是將鏡頭推到演員臉上去直觀展現情緒,還是利用音樂和場景設計去烘托真實感。其實在《寂靜之地》和《逃出白堊紀》中,我們都嘗試去用那些技巧,從而讓這些電影對各國觀眾來說都更加感同身受且普適。對我們來說,這幾乎是我們的“黃金定律”了,我們也愛那些爆米花巨制,那些巴斯特·基頓、雅客·塔蒂的默片,他們都能運用并結合一切藝術和電影手段,來傳達想法和故事。
Mtime:電影中的恐龍是百分百真實還原的嗎?
貝克:是的,老實講可能是一種融合。在制作的初期,我們其實咨詢了許多研究學者以及古生物學家,討論了現代科學、進化論,以及關于恐龍的特征,比如多少恐龍有羽毛、多少沒有羽毛之類的。還有一些與恐龍同時期生存的鱷魚目生物,它們的設定可與恐龍相去甚遠。在寫劇本的時候,我和布萊恩會給發短信告訴對方,哪里又發現了新的化石,有時候會發現完整的化石,有時候則是殘缺的。
因為這部電影旨在讓觀眾回到6500萬年前,我們意識到這可能是科學與藝術與恐怖的碰撞。所以我們就想,我們可以還原那些已有科學支持的化石,但還有那些不完整的化石呢?我們或許可以在其基礎上自由發揮一下,想象如果由我們來完成那個化石骨架會是怎么樣的。所以其中還是有些創造和發明的,就像是我們一只腳踏在科學領域,另一只則去創造,搞點恐怖片的氣氛出來,這也讓這部電影中的恐龍看起來很嚇人。
Mtime:最后一個問題是,對你們來說,是像在《寂靜之地》中那樣創造一個全新的生物更容易,還是創造一個實際存在的生物(比如恐龍)更簡單呢?
貝克:我想從某種程度來說,其實創造恐龍更加困難。因為科學理論就擺在那,同時你也不能太自由發揮,去創造出一個過于瘋狂的怪物出來。對于創造電影中的怪獸來說,有時候面對一張白紙的恐懼,不亞于最后創造出一個老掉牙的東西來。所以這真的很難選,不過我覺得創造恐龍有非常多的挑戰,我們也都實際經歷過了。但幸運的是,我們身邊有那么多優秀的生物設計師,還有那么多研究人員一直指導我們。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