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黑老大高啟強,僅僅是因為他曾經的卑微與善良? -
在《狂飆》最近播出的一集故事中,
此時的高啟強,早已與故事開始時的那個魚販子大相徑庭。當年那個見到市場管理員都怯懦無比的魚販子,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深深扎根于京海市的黑惡勢力集團大佬。雖然黑化后做了很多壞事,但高啟強在表面功夫上,還保持著一份淡定甚至儒雅。這是《狂飆》這部劇作塑造人物的突破與高明之處,無論正反面人物,都不走臉譜化路線,如果反派人物不可信,那么也將會導致正面人物不立體,從藝術創作的層面看,《狂飆》盡可能做到了一視同仁。從人性上來看,也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復雜性多面性。
高啟強以及飾演這個人物的張頌文 ,都贏得了網友的認同。喜歡張頌文,當然是喜歡他的出色演技,他把體驗生活時觀察到的在魚缸里洗手這一細節帶到了戲里,被網友津津樂道。而喜歡高啟強,則從這個角色早期經歷的身上,看到了他黑化之前的卑微、艱難,以及他對弟弟妹妹所體現出來的責任感。當然,大結局之后,觀眾也許在全面評價這個角色時,會發生很大變化,畢竟惡人此前的苦痛遭遇,并無法救贖他犯下的罪行。但觀眾也許會好奇,高啟強為什么會從善轉向惡呢?“媳婦”熬成“婆”,沒想到“婆婆”更“虐”“媳婦們”!這也是狂飆的高明之處,它充分給你展示了人在面對惡的時候的懦弱、恐懼、掙扎、反抗同時,在有機會嘗到“權利的甜頭”的時候,深淵也正在凝視你,一步一步將你拉進......很難逃脫。高啟強如此,大多數人也如此。
在《狂飆》第5集開頭,吳剛 飾演的省掃黑督導專員、省教育整頓駐點指導組組長
其實高啟強有過止步邁向深淵的機會,最初的一次,便是發現在魚塘電魚不慎被電死的徐雷后,不膽大包天地假裝是自己電死了徐雷,而是報案,那是他最好的回頭機會。但是他沒有這么選擇,那刻他已經明確意識到成為惡人能給自己帶來的好處有多大,除了可以立刻收到“雇兇殺人”的高額報酬,還能贏得身邊混混們的尊重。高啟強的惡,一開始并非窮兇極惡,而是假裝出來的惡,但的確也要承認,在社會文化當中,一直存在有敬畏惡人、欺負好人的頑疾,何嘗不是這樣的風氣,用力地推了高啟強一把?
觀眾因為同情而共情高啟強,還有一個隱秘的心理動機,就是通過這樣的表態,來表達對一種社會環境的不安,對壞人時常有優先權而好人卻遭到排斥與排擠,傳遞出一份不滿。所以,當高啟強以惡制惡時,他甚至還披上了一層“英雄”的光環。在他所處的年代,這樣虛假的光環,反過來又會誤導他持續通過權力向上攀爬。當他終于擁有了“成功企業家”的身份后,其實已經沒有了洗白的可能性,他一旦成為好人,他所賄賂的貪腐者,反倒會不再信任他,甚至會用盡手段把他重新拉回來,使之繼續提供服務。高啟強固然惡,但也可悲,他和那些貪腐者一樣,是沒有回頭路的。
在《狂飆》的大多數篇幅中,高啟強有著人性之惡,但在面對特殊個體比如老婆、繼子、安欣等人時,他也保持有人性之善。在他內心的善惡交戰之時,他也會無數次遐想重新過回普通人的日子,但他犯下的罪行,已經使他失去了這種可能性,遭遇懲罰,是唯一的結果。因此,討論高啟強在現實中是否能重新變成好人,是沒有意義的,答案只有一個:即便他再次成為身邊人所認為的好人,也沒法真正洗干凈自己的雙手。
惡一旦被鼓勵,便只會膨脹而不會收縮或消失。這一點在高啟強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他是一步步被鼓勵著走向惡的道路的。鼓勵他的,有形形色色的人,也有徐忠所說的“不公平的分配”,還有社會秩序中對惡的讓步。這正是《狂飆》這部電視劇被拍攝出來的意義,它不僅是弘揚安欣所代表的正義,也不僅是批判高啟強所代表的邪惡,而是系統性地對黑惡勢力產生的土壤進行了充分的反思,觀眾喜歡這部劇包括劇中人物,想必也包含著一份想要了解真相與反思的成分在。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