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認識二十年的張譯,一起當了回爹! -
討債不成,反而“討”來個娃,就此開啟了十多年的硬核育女路...在新片《無價之寶》中,張譯和潘斌龍 飾演的石頭和楊武,是典型的東北小人物。
坎坷起伏,意外不斷的人生經歷時而讓人捧腹大笑,時而又心疼不已,有觀眾這樣總結觀影感受:笑著笑著就哭了。
戲里,潘斌龍和張譯是“沒頭腦”和“不高興”組合,親如兄弟又勝似家人;戲外,兩人也是上個世紀就相識的老友。
在接受1905電影網專訪時,潘斌龍直言:“我倆不需要磨合期,上來就演,上來就整!”
一路走來,潘斌龍塑造了無數像楊武這樣平凡卻可愛的小人物形象。他透露演好他們的秘訣無外乎離生活夠近。
“每次感受小人物的內心感受和人生履歷,都是一次很奇妙的人生之旅,我還蠻喜歡演小人物的!”
01
“兄弟”
“我們倆上個世紀就認識了,那個時候我們都當兵,一起穿軍裝,幾乎是同年兵,又前后腳離開部隊。”聊起早年相識的經歷,張譯和潘斌龍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潘斌龍透露,當時是張譯主動管他要的聯系方式,兩人由于年齡相仿,經歷相似,無論是小品還是話劇表演,交流起來總是特別投緣。
當兵時的張譯和潘斌龍
這種默契也一直延續了20多年,從話劇《櫻桃園》到電影《過年好》《妖鈴鈴》《滿江紅》,潘斌龍和張譯雖然曾有過多次合作,但角色關系和對手戲這么密切的,《無價之寶》還是頭一遭。
“因為認識太久了,聊天都是插科打諢,都會帶點小包袱,互相損。”潘斌龍說兩人戲里戲外的相處狀態20年來都沒有什么變化,“拍戲的時候也都知道對方塑造角色的方式,有很多默契在里面,根本不需要什么磨合期,上來就演,上來就整!”
這種創作模式也讓電影中的不少戲都是兩人即興發揮的結果,比如那場吵架的夜戲,楊武和石頭,你一言我一語,像極了現實中兄弟互懟的場面,格外有生活質感。
“那場戲跟原劇本比變化挺大的,都是我們倆你一句我一句對出來的,導演說這樣挺好,就按這么來了,最后碰撞出來的東西還挺好玩的”潘斌龍說。
02
“女兒”
戲外親如兄弟,戲里兩人的關系更是勝似家人,還因為“女兒”芊芊的出現,組成三口之家,在保護女兒的過程中,內心也變得越來越柔軟。
在潘斌龍看來,楊武這個角色最吸引他的,就是善良和擔當,“他會先入為主地把石頭、芊芊都植入到血液里,就像家人一樣,會默默支持他們,為他們付出所有的一切。”
他也欣然接受了“沒頭腦”和“不高興”的說法,楊武的“沒頭腦”其實是說他不拘小節,一股腦就想帶著家人往前奔,而石頭的“不高興”,是因為他做事比較較真,愛鉆牛角尖。
“所以石頭和楊武特別互補,一個家庭要互相包容才能更和諧,才能走得更遠。”
聊到戲中的“女兒”芊芊,潘斌龍形容她是典型的“人小鬼大”,拍戲間隙,都在拿著本書看,還經常給他和張譯出腦筋急轉彎,段子和包袱比他倆加起來還多,“有一天,她問我,大米的媽媽是什么,答案是花,因為花生米。”
潘斌龍說,跟芊芊的對手戲印象最深的就是送她上車那一場,“雖然鏡頭好像帶不到我太多的正臉,但是因為芊芊這個孩子演得太真實了,每次回眸都讓我控制不住,眼淚涮涮往下淌,也可能是因為有了孩子之后變脆弱了。”
現實中兒女雙全的潘斌龍,很自然地就把當爹的心情帶入到了表演中。他坦言,因為工作原因,不能經常回家,最緊張的時候兩部戲之間只有3小時能在家休息,凌晨1點到家,4點又要趕飛機,進臥室看了一眼,拍了張照片就走了。
而當爹的最大感受就是“孩子長得太快了”,所以再忙也想抽出時間陪伴兒女的成長:“昨天我給他們洗襪子的時候,原來是一個特別小的襪子,一個稍微大點的襪子,現在是一個小襪子,一個好大的襪子,孩子長得太快了!”
03
“四無青年”
除了熟悉的兄弟情和父女情,對于《無價之寶》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潘斌龍也格外有親切感,甚至取景地就在他的家鄉——黑龍江雞西。
“回到東北那片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所有的氣息都回到我們自己身上,真是非常舒服的事。”
他也將從小到大觀察到的人事物,都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像石頭這樣的軸人,和像楊武這樣的順勢而為的人在東北都特別多。回到老家去拍這么一部戲,等于重新回到20年前的狀態,把叔叔輩的生活重新走了一遍。”
片中的石頭和楊武還有一個標簽是“四無青年”,即“無存款、無情商、無文化、無所謂”。對于這種迷茫的狀態,潘斌龍并不陌生,“青年時期都比較‘四無’,不知道自己該干嘛,也不知道該怎么干,前途到底有沒有亮,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他說自己做演員也是如此,因為沒考上大學選擇當兵,因為當兵愛上了表演,進而考上了中戲相聲表演班,再從小角色開始闖蕩大銀幕,面對“演員”這條漫長的路,潘斌龍同樣是一步一個腳印,摸索著前行。
聊起最重要的作品,潘斌龍意外地回答是剛開始演戲時排的小品,“四頁紙的小品導演給我排了三天,演了二十多次,還把女兵叫到臺下,看我連笑帶跳。導演說,就是要當眾撕破我的臉皮。這次之后我就有了一種頓悟感,原來演戲是這么回事!”
也是從這次以后,這種“撕破臉皮”的勇氣和決心一直伴隨著潘斌龍。在他看來,機會永遠不是等來的,“只有不停地準備、不停地學習摸索,往前走,往前奔,往前爭取,機會來的時候抓住,才能往前跨一大步。”
《愛笑會議室》時期的潘斌龍
章子怡曾評價,潘斌龍是一個離星光很遠,離角色很近的演員。
的確,這也是他總能把小人物演得活色生香的原因。無論是《無名之輩》里重情重義的劫匪“大頭”,《滿江紅》里甘愿赴死的丁三旺,《立功·東北舊事》里不得志的警察胡廷,潘斌龍塑造的角色無論大小總是真實立體,充滿了生活質感。
談到塑造小人物的技巧,潘斌龍坦言無外乎要“懂生活”、“會生活”。
“要觀察不同類型人的生活,要去體驗他們的內心感受。每一個小人物都有他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都有他獨一無二的人生境遇。”
《立功·東北舊事》
未來,潘斌龍還有《野孩子》《動物園里有什么?》《冒牌特工》《第二十條》等多部作品等待上映。而他一路以來的心態都可以用那句曾寫在微博上的話概括:
“我不是天賦特別強的人,試問42歲的年紀,我還有什么本事可以支撐我行走江湖,努力應該不會辜負我。”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