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呢,他居然能紅 -
知乎有一神帖,叫《作為一名不紅的演員是種怎樣的體驗,會忙什么》,當年曾因為“不紅演員”萬茜的實名回答而出圈,最近這篇帖子又被翻出來了,“翻紅”的原因是有人發現答題人里還有一位糊咖也“紅”了。
這個新近由糊轉紅的演員就是丞磊 。
當然,也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名字依然沒啥印象,但說起《云之羽》里的宮尚角,以及配角上桌的“夜色尚淺”CP,就算沒看過劇,也刷到過這倆性張力滿滿的物料吧。
網友:是放個驗孕棒在倆人中間棒棒都能自動變兩條杠的程度啊!
在跑到這個帖子下面真情實感答題的2019年,丞磊本人應該也是沒想過自己有一天真的會紅的吧——哪怕他是真的很想。
那時的他自詡幻想癥患者,走在街上幻想別人能認出自己;看電影時自己給主角換臉,腦補在演戲的是自己;還日常幻想記者采訪時自己該怎么答題,幻想自己有一天能拿電影節的最佳主角……是每一個做演員夢的孩子都會有過的“幻想清單”吧。
所以不嚴肅建議還在打拼的糊糊十八線們,都去好好答一下這個帖子,感覺有另類“許愿池”的神效呢
——說不準哪一天,就輪到你紅了呢?
1.
很多人都覺得丞磊是那種很難紅的演員:非科班出身,長年泡在大量的短劇和網絡大電影里,資源虐,作品low,要進入主流視野,仿佛癡人說夢。
2019年時給雜志拍硬照的丞磊還自帶一股泥土氣息
在知乎回帖的那年,他才從河北美院畢業兩年,入行拍過幾部戲。
學了十來年美術,大學念的是環境設計專業,大四那年,有位朋友到他學校拍戲,他去充人頭當群演,結果被副導演看上,說可以當個特約試試,從此開始了他在一堆糊劇里打滾的演藝人生。
丞磊原名楊輝翔,是名廣東仔(好奇廣東話里這個名字的發音難度等級)。名字難念,乍看臉部條件也一般,但認真包裝一下,是一張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神奇存在。
有時像魏晨,有時看著像陳冠霖,有時看著又有點像任泉或張晚意……一張臉混搭出了多種口味。
但個人覺得最像的是如今已經知名不具的那位三字男星,倆人有個共同的特點——眼白過多。考古丞磊早期主演的網大《你是我的魂斗羅》時,他這個出場鏡頭差點讓我認錯。
以前覺得三白眼的人一律要歸入不好看行列,不過現在見識多了,大抵也知道無論什么樣的眼型,只要上帝肯認真捏臉,自有其獨特風味。五官搭配適宜合眼緣,可能比五官自顧自長得標準更重要。
像丞磊,臉上硬傷有,但碰上合適的妝造就很帶感。
他在《云之羽》里的眼部妝造主打一個銳利風格,眉似刀,眼如鷲,淺三白眼帶來的兇狠銳利反而加成了人物氣質。
尤其是出場時騎在馬上居高臨下的睥睨一眼,有種一眼光寒十四州的王霸之氣。
這種眼型,搭配上高挺的鼻梁和緊致的皮相,更容易給人一種厭世、剛強、高冷的精英感。
這也是為什么看“夜色尚淺”之間清醒的沉淪、極致的拉扯時,會有種在圍觀高質量成年人談戀愛的蘇欲感,而看主CP“衫羽欲來”時,會更像在圍觀小朋友過家家的純愛感。#此處無拉踩,純粹是主打人群不同
內娛古偶男神很多,但像這種自帶精英感、智商感和穩重感的男演員就比較稀缺,29歲的丞磊算是應市而生吧。
活該他上桌吃飯。
得益于小四的慕強審美,這也是丞磊古裝造型最好看最有男人味的一次。
在《云之羽》之前,他真正意義上的冒頭之作應該是去年的短劇《虛顏》,演一個睿智又沉穩的少將軍蕭寒聲。
蕭寒聲奉旨娶了宰相之女沈沁,但很快發現沈沁是假的。
“真沈沁”是個瘋批美人,為了追隨自己的所愛寧王,找巫師換了臉,讓畫師十七代替自己嫁給蕭寒聲……這個真假新娘的故事原本老套,不過導演曾慶杰有用心拍了點新意出來。
雖然每集12分鐘總共才18集,但看起來并不像刻板印象里短劇該有的樣子:妝造布景算精致,運鏡很上心,選角到位,演員表演也大致在線……一口氣看完直呼不過癮。
在一眾粗制濫造的網劇里優秀得太過鶴立雞群,用心程度甚至有種越級斬殺了一堆A級劇、S級流水線古偶劇的感覺。
播的時候還是挺有水花的,丞磊也借此迅速飛升,沒幾個月就入了《云之羽》劇組演男二,《云之羽》之后又接了羅云熙 、宋軼 主演的《顏心記》男二號,貌似劇里他和陳瑤 、黃日瑩 都有感情線——哎呀丞小子,你何德何能?
還有一個新餅是趙露思主演的大女主商戰劇《珠簾玉幕》,依然是男二,網傳男一是屈楚蕭。10月底開機。
從不知名18線到熱劇男二,在短劇和網大里熬了5年的的丞磊,也算有了出頭之日。
這里并不建議劇粉都跑去考古他以前的那些作品,大部分都挺沙雕土味的,能深切感受到同一個人在不同服化燈光條件下呈現出的巨大質感差異。
以上截圖分別來自《進擊的皇后》《今天我當上太后了嗎》《兄長大人解約吧》,是可以被打入古偶丑男黑名單的水平,入行5年多,丞磊大概演了20多部類似作品
濾鏡碎一地別怪我沒提醒。
2.
短劇咖能上桌是真的很難,尤其是丞磊這種長年累月演短劇的,大多早就被定性只配在短劇圈里打滾;想憑短劇搞出點水花更難,十部短劇九部爛,演員再有心性和天賦,也往往在日復一日的套路表演里,被磨損了棱角,消耗完了靈氣。
偶爾有機會沖一下長劇,能拿到的角色也不會太好。
比如主演了《長公主在上》、《東欄雪》兩部爆款短劇的錦超和圻夏夏,在《長月燼明》里拿到的角色是雷神和風神,差不多相當于背景板。
反而是這兩部短劇的女導演知竹,今年倒是飛升成功,正式上桌吃飯。
由她導演的《古相思曲》,是今年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國產古偶——14萬人打出了8.6的高分,且不含任何流量粉刷分因素。
這部劇十分推薦大家去看。
故事有新意,鏡頭有審美,敘事有深度,人物有內涵,把它歸入古偶行列都有幾分辱沒了的意思。
電視劇從14集開始播,倒著往前講。身為歷史暢銷書作家的男主沈不言某天穿越到一個叫南晟的朝代,他的作品《南晟遺事》正是根據歷史殘本《南晟起居注》所著,第一次穿越,沈不言就親眼目睹了自己筆下的女主“妖后”陸鳶之死。
此后沈不言一次次穿到南晟,遇到不同年紀的陸鳶,了解更多的歷史真相,發現陸鳶其實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存在,兩人在互逆的時間線里相愛,她情深時他不知,他深情時她不識。
他一次次努力想改變她的命運,卻最終發現她的選擇是個性使然,也是時勢必然,這段逆時空的愛情只是命運給陸鳶的一個彩蛋式饋贈,她的理想抱負和人生格局,最終還是會引導著她走向開局即結局的大BE命運,成就她那段“雖有憾,卻無悔”的人生。
一個被歷史污名化的“妖后”不為人知的背后,是一位有見識、有魄力、有格局、有風骨的古代女性形象。
雖然劇是小成本,敘事也輕巧,連個像樣的大場面都沒經費拍,但故事精巧,情感濃度高,拍出了家國情懷和歷史風骨。野路子出生的網紅導演知竹,也讓業內見識到了什么叫熱愛的力量。
知竹大學學會計的,但大一就發現自己不是算賬的料,就考了藝術設計的雙學位,兼職給人裝修網店。畢業后在出版社上班,業余給人拍古風寫真,是很古早的古風攝影博主。
知竹早期拍攝的出圈神圖
后來順勢拍古風短視頻,摸索著自學燈光、運鏡、調色、剪輯,自己搞文案寫劇本……讀書時就酷愛古風網文,做博主后也一直在這個領域里深耕,慢慢地積累了很多粉絲,不知不覺間就站在了時代的風口。
一個一點一點把技能點修滿的野生導演
2019年開始接到商單,平臺也主動找上門來約拍短劇。2022年爆火的《長公主在上》,靈感就來自于她之前創作的一個46秒古風小短片,是一個美艷女魔頭和病嬌侍衛小狼狗的故事。
在她的原本設想里,這應該是一個仙俠故事。但短劇搞仙俠錢不夠,臨開拍前又改成宮廷劇,女主身份就變成了長公主。
雖然整個劇組是真的窮:長公主的袖子上有個大洞,一不小心就穿幫;房間地板是翹起的,大門是漏風的,一眾主演都是古風圈的好友友情出演的,真正的專業演員只有演丞相的莊翰一個,劇本里長公主身邊的20多個美男勉強湊足了3個出鏡,其中一個還是被迫出演的燈光師……但勝在劇情有新意,古風氛圍到位,放在歪瓜裂棗的短劇圈,就成了特別能打的存在。
《長公主在上》之后,知竹又給B站拍了《古相思曲》,給快手拍了《東欄雪》,靠著順應時代風潮的古風審美成功逆襲到主流視野。
這次虞書欣演完小四的《云之羽》不過癮,還專門請知竹給自己唱的《云之羽》插曲《賜夢》導了一段MV,以云為衫的扮相,在雪山靜室內外跳了一場很唯美的古風舞蹈,舞蹈指導是唐詩逸。
可以審判一下,知竹鏡頭下的云為衫更有意境,還是小四導筒下的云為衫更美。
不管怎么說,知竹如今已經是各大平臺爭相邀約的香餑餑,最近看到的她的兩個新項目,都是長片,后面應該不缺劇拍了。
3.
其實這兩年憑借短劇冒頭的小演員小導演越來越多,以往概念里的拍短劇等于low的刻板印象也在一點點地翻新。像這段時間挺火的《逃出大英博物館》,只有3集,總長十幾分鐘,但因為劇情創意和家國情懷滿滿的文案一舉出圈。
化成人形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逃離大英博物館,在街頭遇到自媒體博主張永安,被張永安輾轉帶回家鄉,和博物館里的文物進行一番時空對話。劇情前半段詼諧可愛,后半段戳中時代思潮,引發大規模共情。兩位創作者也因為這部作品,大大圈粉。
相對長視頻影視劇來說,短劇經費少,拍攝周期短,演員也很難用到大牌,但在這個越來越快捷的時代,優質的短劇如果能拍出自己的特點,相對也更容易迅速傳播破圈。
一些演短劇的小糊咖,今年都開始有了點姓名。
像靠《全資進組》另類走紅的陳騰躍,反正強行在熱劇里演配角也是被人嘲,不如自己投資自己當制片人自己當主角過把癮,平等地背刺所有同行,吐槽行業怪相,反而收獲了另類口碑。
我們之前寫過的新版林黛玉張淼怡,20歲時被大導演胡玫相中,演電影版《紅樓夢》,結果到現在電影也沒上映,小姑娘后來投身短劇,《拜托了!別寵我》每集6分鐘,來了個彎道逆襲,這個沙雕小成本網劇第一季播放量就超4億,分賬票房3000多萬,今年已經出到第五季。
張淼怡也憑短劇里靈動乖萌的扮相和浮夸卻依然可愛的演技開始了自己的圈粉之路,如今已是青春校園劇的人氣小花,《當我飛奔向你》成功逆襲,短劇《我回到十七歲的理由》討論度也很高。
不靠大導演和林黛玉,就足以上桌吃飯。
……
怎么說呢,多平臺時代,多元化的娛樂,一個比較妙的地方是再爛的淤泥地里也能開出不錯的花朵吧,如果演員、創作者自己愿意用心去投入作品,用熱愛去堅持耕耘的話。
還是不要喪失往上走的希望啊。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