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爆吳磊,與愛情無關 -
悄咪咪追了好幾天,從嫌棄,到忐忑,再到害羞……
今天終于可以大方開麥。
列隊歡迎。
三年內第二高分國產愛情劇——
剛剛開分,豆瓣8.3。
鑒于Sir一直覺得劉亦菲《去有風的地方》屬于鄉村風景劇,所以《愛情而已》說是今年第一愛情劇也不為過。
成績不算意外。
看名字能猜出來,與《三十而已》出自同一位編劇,背靠同一出品方檸萌影視,還在央視同步播出,質量有打底。
但Sir看之前還是怕。
提起國產愛情劇,懸浮、失真、狗血……全是坑。
能改嗎?改多少?
從網友反饋看,確實是避開了這些毛病,頻頻提到一個詞:
不像演的。
從他嘴里濺出來的生煎包汁,不像演的。
在她眼里透出的疲憊,不像演的。
Sir連刷完8集后觀感也是落在這兩個字,“真實”。
但還有些不同意見——
驚喜來自“真實”。
遺憾,也在于它的“偽真實”。
01
真·姐
作為時下最時髦的“姐狗”戀。
《愛情而已》的確完美避開許多雷點。
比如那些網友直呼受夠了的,梳著油頭、踩著高跟,斥責著下屬的“姐”。展示專業全靠吼,解決問題都靠動手,散發女性風情靠的是平常打工人根本買不起的高定。
而《愛情而已》,把“姐”做到了實處。
一句話:
戀愛時是姐,其他時間,是“畜”,是蟻,是有能力卻也卑微的打工人。
女主梁友安(周雨彤 飾)。
32歲,總裁特助,身處國內大型體育品牌。
女強人上身?
停停停。
只見劇里周雨彤穿著襯衫,踢著平底鞋就上場了,從不對人頤指氣使,見到老板和客戶還得“低三下四”?!袄讌栵L行”不是演出來的,而是靠一個個細節堆起來的。
梁友安出外勤,離開前叮囑下屬:有急事別發微信。
一是負責,活動現場忙起來腳不沾地,哪還有空拿手機。
二怕擔責,任何意外發生,她就是第一責任人。
嗯編劇是懂打工的。
還有,梁友安工作時被公司選中的年輕代言人偷窺胸口,她卻沒有當下掛臉發作,而是事后與臭小子一對一面談。
潛臺詞:
公司能把你捧上去,我能隨時把你摔下來。
這才是我們身邊真實存在的“姐”。
既不像少男少女般沖動、魯莽,想象世界以自己為軸心旋轉。
又不像中年的“姨”、“爹”,疲憊感已深入骨髓,只能以年紀作為說教資本。
比起小孩子成熟一些、穩重一些,自洽一些……
也就那么一些而已。
有閱歷、有資產是真實的,但她身上的困頓也是真實的。
首先是身體。
新陳代謝變慢,熬個大夜像是在透支生命,眼袋腫到比眼睛還大。
“我去年還不這樣呢。”
姐姐半抱怨半撒嬌,弟弟立馬開哄。
小嘴很甜,但實際上,年富力壯的運動員男主哪理解她的焦慮:
不但要接受身體上的落差,還有四面八方催命似的“時鐘”。
劇中有個巧妙的設計:
梁友安查出子宮里長了個“巧克力囊腫”。
這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Sir看很多網友自稱得過。
但這囊腫神奇的是,生個孩子就會慢慢脫落,做手術有風險不說,還容易復發,有可能會跟人一輩子。
24k純“催生符”。
巧合的是,身邊恰有一個很好的結婚對象,且有意愿跟她進入婚姻。
再不考慮就不禮貌了。
但人生的選擇,只能是這一項嗎?
還有事業。
總裁特助,總裁的影子,跟著總裁出入各種高端場合,見各類大人物……
體面?
是,但更是局限——
能力越強、總裁就越離不開她,升職空間反而越小,即使離職也沒有任何履歷和項目證明實力。
是幫老板掙了幾次面子,還是幫上司頂了幾次鍋?
人到“姐”的階段,不必在三十歲的軀體里安裝一個傻白甜的靈魂,畢竟真實的困境在眼前一擺,任誰也傻白甜不起來。
“姐姐”形象能落地,靠的,就是與現實的鏈接。
02
真·狗
《愛情而已》把男主角“狗塑”的心有多強呢?
開場就鋪墊。
梁友安上來,就在爭取“領養”(真狗)——可惜沒通過上任主人的面試。
為排解心中苦悶, 特地搞了個小狗貼布粘在手機殼上。
誰想,第二天,貼布換了主人。
誰?
當然是我們男主啦(沒有冒犯吳磊 的意思)。
狀態低迷很久的羽毛球運動員宋三川,來梁友安的活動里做兼職。
女子馬拉松,招徠了幾位小帥哥戴上兔耳朵扮“兔男郎”。
宋三川就是其中一只。
跟主辦方工作人員就勞務問題吵架,姐姐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順手解決了弟弟的勞務糾紛——新時代“英雄救美”。
救完弟弟,看他還不開心,想到血氣方剛的運動員戴兔耳朵拉不下面子,梁友安扯掉兔耳朵上粉嫩的蝴蝶結,貼上了狗狗貼布。
圖章,就這么蓋下了。
越往后,狗狗屬性顯現得越頻繁。
連他的微信頭像都是一條“傻狗”。
“姐狗戀”的狗,其實也是個相對屬性。
狗就是狗,它不是貓、不是兔,也不是其他什么小動物。
特點就是熱情、忠實,同時還有點攻擊性。
當狗變成人,還得再加兩項:年輕有活力(身材好)。
“狗”屬性和“姐”屬性不一樣的是,弟弟本來就是這性格,他不是談戀愛才變,而是姐姐在眾多弟弟中選擇了他。
宋三川開始是“忠狗”。
姐姐去哪,他跟到哪。
為什么?
姐姐舔舐了他最深的傷口。
在球隊空有一身好技術,卻飽受心理障礙困擾,還被人欺負打壓。
心結來自母親:
他的出生中止了母親的運動員夢,于是母親把理想強加他身上,讓他苦練羽毛球。但有一次大型比賽,兒子打得正激烈,比分18比18平,母親卻露出失望的表情,然后就走了。
從此了無音訊。
在小小運動員的心里,母親是對他失望才離開的,18:18這一比分也成為他過不去的坎。
按照以往現偶套路,此時男女主二人就到了攜手對抗心理陰影,用愛化解的橋段。
停停停。
陰影這么容易解決的話,心理學家們就都失業了啊。
劇中又用了一個巧妙的辦法,梁友安站在計分牌前面,暫時擋住了比分,讓宋三川贏下第一場比賽。
雖然弟弟還是選擇退役。
但這一舉動他記住了,直到梁友安接手一個破敗的網球俱樂部,鼓勵宋三川嘗試,她才又跟著姐姐繼續尋找夢想。
和姐姐一起拼事業,這對弟弟來說是莫大的獎賞。
于是——
“忠狗”,進化“瘋狗”。
瘋是熱血的瘋,少年的瘋。
宋三川的啟蒙運動就是網球,自己也對網球更感興趣,少年時期,完全因為母親的執念才打起羽毛球。
現在一天訓練將近12小時,宋三川搭上了自己運動員生涯在賭。
勇敢、自信、輸得起。
困頓中的姐姐,終于找到她最契合的那塊“拼圖”。
03
真·愛?
是的。
聊職場,聊人設,《愛情而已》放在國劇里可以說很突出。
但聊愛情,Sir必須打上問號。
當然有許多值得夸的地方。
愛情部分雖然慢熱,但的確是用了不少誠意去鋪墊的。
這是一段不需要強加大尺度,不靠大濾鏡和bgm來營造氛圍的姐弟戀。
靠什么?
首先,環境渲染。
戀愛劇拉上現實主義高度,對環境像素級還原。
宋三川生活的城中村,還沒解釋繼父經營的假發店在腫瘤醫院門口時,大街上的招牌和廣告就已經鋪墊好了。
所在的城市不是化名,就老老實實說是深圳,地點、物價都實地取材,甚至,連工資都還原了:
△ 她的工作是行政專員
(社畜淚目)
還原了現實。
現實,也在為這段曖昧助攻。
有一個非常符合人設的情節:
宋三川從一開始就打直球,爭取到約會機會后,馬上勇往直前表白:
你想要的冠軍,我為你贏回來。
很浪漫對不對?
這要是擱普通的都市懸浮劇,多半就是浪漫bgm+旋轉吻戲+上升鏡頭三件套。
再次,停停停。
梁友安正了正神色,拒絕了弟弟:
我承受不起你的人生。
她不心動嗎?
當然心動。只是在當時的階段,梁友安剛剛接手俱樂部,一大堆焦頭爛額的現實問題等著她去解決,日程表上的100件待辦事件,沒有一件是與弟弟談戀愛的。
梁友安現階段不能讓宋三川把自己的人生掛靠在別人身上。
比起那些突然降智傻白甜的姐弟戀。
這是《愛情而已》的突破所在。
但同時。
也是Sir的擔憂所在。
劇集播到現在,產出了不少類似與愛情相關的金句:
“別談戀愛,別結婚,別生小孩?!?/p>
“我會努力,成為你的底氣?!?/p>
……
△ 預告片也在強調
這些金句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受國產爛劇影響長期積壓的情緒,但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愛情本身的可能性。
尤其是“底氣”。
劇集多次出現“底氣”一詞,臺詞有,豆瓣簡介里有,看劇情也是兩人共同拼事業,在此基礎上實現雙向奔赴(當然希望大結局能打臉)。
可你們忘了嗎。
國產愛情劇的失真,某程度就是從強調“底氣”開始的。
錢是底氣,社會地位是底氣,包包衣服是底氣,開掛般解決困境的能力,更是萬能底氣。
似乎擁有了底氣,才能擁有愛情。
但愛情本身不能是底氣嗎?
這也是Sir認為,《愛情而已》精彩在于白描的職場,在于細膩的現實,卻不在愛情的原因。
而背后或許不只是一兩部劇的問題。
從我們罵瓊瑤三觀不正,罵吳磊與張子楓 在《盛夏未來》那一次親嘴有失體面開始。
國產愛情題材,難免陷入瘋狂打安全牌的時代。
我們不再相信偉大的愛情。
畢竟愛情太遙遠,抬頭仰望,編制、醫保、五險一金……眼前比愛情更治愈的太多太多。
沒有物質的愛情像一盤散沙,好像沒什么不對的。
Sir相信《愛情而已》已經是環境里數一數二的愛情劇。
但看到有些影評說它是還原了“愛情本來的樣子”。
恕Sir不能同意。
什么是愛情本來的樣子?
文學里,它給人極大的想象空間。
毛姆說:
我對你根本沒有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野心、你的理想,你勢利、你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我沒有愛上你盡力呈現的美好面貌,而是愛上了你渾濁的內心。
米蘭·昆德拉說:
愛情,就是對死亡的不斷等待。
在電影里更多。
最近重映的《泰坦尼克號》,是不是也是一段“姐狗戀”?
一邊是貴族小姐,一邊是底層混混。
鴻溝是努力可以跨越的嗎?
即使如此,他們依然實現了“雙向奔赴”。
而奔赴的過程,不是各自努力獲得了什么,恰恰是他們主動丟下了什么。
去你的修養,我們在船上吐口水;
去你的體面,可以在車廂里纏綿;
去你的尊嚴,我可以一絲不掛讓你直面……
當然。
命一條,我也可以給你。
這背后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全然的繳械。
而正是這樣的失去,讓他們最終突破了階級與偏見的桎梏,獲得了更偉大的愛情。
還記得那句全世界最經典的情話吧:
You jump,I jump.
就像《色戒》里那句“快走”。
《花樣年華》那句“如果我有一張船票,你愿意跟我走嗎?”
《大話西游》那句如此浮夸依然能讓人淚流滿面的“謊言”。
這些臺詞都是偉大的承諾。
但背后實際還有一層反問——如果是你,你能說出口嗎,你會相信嗎,會花一輩子履行/相信這些承諾?
有些愛情確實能奔赴。
但現實中更多的愛情,往往是愛而不得,是情深卻無疾而終,是在愧疚與掠奪間撕扯,是被巨大的引力拖拽至懸崖,反復凝視失去自我的深淵。
這才是愛情讓人神往的地方。
說到底。
沒有人對愛情有確定答案。
而真正好的影視作品,也并不是給出答案,而是在故事中挑戰輕易得出的答案,讓某些固定的教條松動,從而讓觀眾離場后能用新的視角觀察現實。
Sir衷心希望《愛情而已》的突破能再猛烈些。
畢竟。
如果當我們進入國產劇的時空,打開那扇叫“愛情”的門時。
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條越走越窄的單行道,是一列標明了終點站的幸福號列車。
這不是奔赴愛情。
這是輕視愛情。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