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0年回歸上座率第一 《哈利·波特》有何魔力 -
1905電影網專稿?《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11天票房破7000萬,《哈利·波特與密室》重映首周末票房超 3600萬……
時隔 20年再度回歸銀幕與各位“巫師”(及“麻瓜”)相見,《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熱度非但不減,甚至吸引到了越來越多魔法學校“新生”入學。
“Hogwarts will always be there to welcome you home.”(霍格沃茨永遠歡迎你回家。)
這句系列電影官宣重映時,作為Slogan出現的臺詞,成為了此刻魔法世界與影迷雙向奔赴的具象化表達——連續兩周上座率第一,重映累計票房已破億,6部待重映續集市場期待值拉滿,《哈利·波特》系列究竟有何吸引力“魔法”?
八部全員重映,誰是“巫師嚴選”系列最佳?
《魔法石》爺青回、《阿茲卡班》《火焰杯》人氣高
與其他內地重映影片相比,此番《哈利·波特》重映最為特別,也是最令“哈迷”們激動和滿足的,就是系列八部作品能夠全員回歸大銀幕。
在此之前,這般規模的“魔法光影盛宴”只有個別電影節等小范圍展映才有可能實現。因此對于更廣大的影迷來說,能用電影票真正支持自己喜歡IP,這樣的機會實屬難得。
基于我們前期多平臺線上調查的結果,有8至9成的“哈迷”表示一定會買票走進影院重溫《哈利·波特》系列。
這當中,大部分人計劃一周一部刷完整個系列,以此充分表達自己對魔法世界的那份熱愛。他們都曾在不同人生節點走進影院,留下了與《哈利·波特》系列某部作品首映有關的美好回憶。
網友“衣柜里的博格特”留言表示,自己“首發午夜場已沖,第N次在電影院看哈利·波特,但卻是第二次看《魔法石》。我愿把畢生純粹的愛,獻給20多年前媽媽牽著我走進電影院的那個美好童年。”
網友“俯視二十五度”曾經在電影院里看過《死亡圣器》上下集,這次他希望能把每一部都看一遍,找回自己“學生時代最美好的回憶”:“三人組、小天狼星、斯內普、還有偉大的鄧布利多,電影里有太多經典角色和經典場面了。”
全系列八部當中,《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絕對可算是大多數“哈迷”心中的“初心”、“經典”。這一點,從這部作品兩度重映均取得不俗成績的表現上也可窺見一二。
觀眾蔡同學表示,即便20多年后大銀幕再看,《魔法石》系列依然有著非常精致的畫面和審美,并且這部電影中拍攝出了非常多的細節,無論是第一次“走進魔法世界”,還是再次回顧,都會被感動和驚艷。
觀眾W小姐在重看《魔法石》之后也對影片的“高還原度”印象深刻。
盡管才剛剛參與過北影節期間的8部《哈利·波特》“馬拉松觀影”,但她這次依然打算把1-5部再刷一遍:“很喜歡那些經典的故事,這當中我最喜歡即將上線的《阿茲卡班的囚徒》。”
系列第三集《阿茲卡班的囚徒》和第四部《火焰杯》是此次重映調查最受歡迎的兩個作品。前者當中人氣角色小天狼星、盧平等初次登場,而后者則盡可能還原了書中最精彩的魁地奇世界杯、三強爭霸賽世界觀。
2005年首輪上映,《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就曾以9400萬票房創造當時的系列最佳票房,這讓我們更加期待這兩部“巫師嚴選”作品首度重映的票房表現。
老同學返校、新巫師入學……
電影院“儀式感”的含金量還在增加!
盡管首映與重映之間相隔超過20年,但《哈利·波特》系列圈粉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
因此,此番大銀幕重聚,霍格沃茨不僅迎來了老同學返校,還有大批“新巫師”終于迎來了自己的那封貓頭鷹入學通知書。
無論在我們的線上調查還是網絡討論中,都有不少“00后”甚至“10后”觀眾評論,興奮表示自己終于有機會彌補曾經沒能大銀幕觀影《哈利·波特》系列的遺憾。盡管沒有美好“回憶”,但同樣看著《哈利·波特》長大的他們也有自己的魔法世界情懷。
還有已經成為父母的“哈迷”,這次決定帶著孩子去重溫和傳遞這份美好的魔法時光:“我還記得自己當年看《魔法石》時的激動,今天帶著孩子看了重映,她聚精會神的樣子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網友“星期五與魯濱遜”說。
無論老同學還是新朋友,電影院版《哈利·波特》對于他們都是無法超越的“頂配”存在。蔡同學與一起觀影的朋友都沒有在影院觀看過前兩部《哈利·波特》,此前的流媒體體驗與這次重映完全不同:“盡管可能特效沒辦法和現在的新片比,但那種沉浸感還是非常不一樣的。”
蘇小姐表示,自己對前三部的大銀幕記憶已經模糊了,這次在電影院看重映,又讓她找到了當時書中魔法世界在眼前徐徐展開的那種震撼和激動。
“沉浸感”“儀式感”也是很多觀影者在《哈利·波特》重映時格外享受和看重的。
這次重映期間,很多觀眾特意穿上巫師袍、攜魔杖走進影院觀影。哈迷的這份熱情與長情,也讓《哈利·波特》系列重映真正實現了一次跨時空的雙向奔赴。
不僅如此,《哈利·波特》系列重映的表現,也讓其他系列電影影迷燃起期待——2021年短暫重映過的《指環王》、“十年之約”的《霍比特人》等都在許愿之列。
未來幾周,我們將和《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持續相約大銀幕。
經典永不過時,我們“燥候”更多情懷之作繼續增加電影院“儀式感”的含金量。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