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8集網飛版《三體》,我敢大膽斷言:央視版這次完爆美劇 -
是的,已經完全可以下結論:網飛版《三體》,徹底翻車。
看過《三體》原著的都知道,它,就是「科幻終極想象力」的代言詞。
這也是為什么4年前,當國劇版和網飛版《三體》電視劇幾乎同時立項,一場看不見的比拼,已經開始。
鵝廠打造的國劇版,去年年初在央視開播。
在豆瓣上,已有超45萬人打出了8.7的高分,絕對是為國產科幻劇,揚眉吐氣。
而網飛《三體》,來勢洶洶,《權力的游戲》主創團隊打造,每集平均預算達2000萬美元,全劇8集總計約1.6億美元,是網飛有史以來單集投資最昂貴的劇集。
即使30集國劇版《三體》的投資高于8000萬,依然只抵得上網飛版一集的成本。
然而,當所有人翹首以盼的網飛版《三體》到來時,卻讓無數人大跌眼鏡。
爛番茄開局新鮮度 63% ,一般。
豆瓣尚未開分,差評也出奇一致。
真這么差?熬夜追完8集,可以說話了:萬萬沒想到,央視版《三體》,竟然對網飛版完成了一場徹徹底底的降維打擊。
無論是在場面特效、敘事方式、劇情節奏以及人物塑造上,國劇都優于美劇。
除了制作糟糕,網飛版還處處充滿了一種讓人失望的敷衍。
正如網友說的:
雖然尺度更大膽,制作也更加精致。
但原著中充滿哲思的精神內核,全都沒了。
被嘲最狠的還是演員演技,爆改劇情儼然「中年現偶」。
讓我看完脫口兩個字:就這?
或許網飛版《三體》唯一的貢獻,或許就是反復證明了國劇版《三體》的優秀。
也在此印證了,只有好的劇本和用心的改編,才能拍出好的科幻劇,而不是靠廠牌、獵奇場面和高額投資。
其實剛打開這部劇時觀感不算差。
劇集最開始,就是原著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學家之死”。
相比央視版拍得極其忠于原著,有些平實的開場,網飛版則有一個非常直觀的、視覺層面上的呈現,上來就是薩迪克博士自殺,自己摳掉了自己的眼睛。
現場的墻壁上,滿滿都是他用鮮血寫下的“倒計時”。繼而,又用薇拉·葉的自殺,引得葉文潔出場。
很暴力、也很有沖擊性。讓人想起《七宗罪》。
加上女主眼中的倒計時,一開場,就營造出一種毛骨悚然的氛圍。
央視版被吐槽最多的開場節奏過慢,網飛版的開場,顯然是刺激多了。
此外,為了讓故事節奏更流暢,對沒看過原著的歐美觀眾更友好,網飛版還將現代背景搬到了英國倫敦,主角則變成了“牛津五杰”。
對應的《三體》原型人物是:汪淼、程心、章北海、羅輯、云天明。
女版汪淼,黑人版羅輯,網飛版《三體》要的就是爆改。
不過,這個刺激的開場,放在美劇中,也不過如此,甚至可以說,有些過于流水線了。
從《X檔案》到《危機邊緣》,已經有太多美劇采用過類似的開場。
當然,劇集最大的亮點,還是特效。
對比央視版,網飛版特效最大的特點,就是又貴,又窮。
先說貴。
有了成本支撐,網飛版對三體游戲世界和智子的呈現,成為特效部分最大亮點。
無論是三日凌空、亂紀元的恒星亂飛、智子的可視化展示,都令觀眾仿佛真的帶入到了那個世界,這部分特效細節確實精彩。
游戲中的脫水、泡水過程,都被展現得完整而細致。三體世界毀滅極寒冰凍后人體破碎的一幕,視覺沖擊力也很強。
此外,還有烈火中奔馳、渾身纏著火焰的駿馬,以及姬昌卜卦的場景等,都讓人看出花了錢。
但除了貴,還有窮。
窮的是《三體1》最重要的兩個名場面:宇宙閃爍和古箏計劃。
前者被直接拍成了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整個宇宙為你打雷”,全世界都能看到了,不用戴3k眼鏡就能看。
后者的審判日號最后被納米絲切成一堆廢鐵的情景,說是特攝還不如特攝,畫面質感相當塑料。
窮就算了,還拍得不科學。
劇中出現的納米飛刃絲產生的割痕。看這割痕的方向,絕不可能是在水平移動中產生。
這就不是成本問題了,而是態度問題。
不知看了這樣的名場面,堅持認為網飛版的特效,鏡頭,幾乎所有工業層面上完全秒殺央視版的觀眾信心從何而來。
還是引用一句網民調侃吧:“1.6億的特效經費拍出這樣的效果……我建議查一查網飛高層。”
可話又說回來,只懟著部分拍得過于差勁的特效名場面看,太過偏頗。
一切還要基于劇集整體品質來看。
那網飛版的劇情如何呢?
第一季一共八集,每集時長60分鐘,看標題就知道,涵蓋了小說前兩部的主要情節:1.倒計時;2.紅色海岸;3.世界毀滅者;4.我們的主;5.審判日;6.星星是我們的目的地;7.只有前進;8.面壁者。
也就是相比央視版第一季30集剛好拍完第一本書。
網飛八集就拍完了第一部,和第二部的面壁計劃及階梯計劃等內容,程心成為后半段主角。
對比央視版對原著盡量一比一式還原。網飛版的劇情改編可謂大刀闊斧。
改編沒問題。
不過,從劇情走向看,劇集又被改成了一個熟悉的美劇式的超級英雄救未來的故事。
幾位主角就像經典科幻美劇中能預測未來超級英雄,身懷使命,拯救地球。
只不過,他們都被編劇改了性別和人種。
當然,這也沒問題 ,畢竟是美劇。
可看著看著我就發現,自己看的可以是任何一部科幻美劇,但別告訴我這是《三體》。
那么,劇集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首先,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主創沒看懂原著。
當然有人會反駁說,改編就是可以不按照原著拍啊,你懂不懂啊!
是,改編可以天馬行空,但自由發揮和沒看懂原著,區別可就大了。
劇中兩個關鍵名場面,都可以證明編劇根本沒搞懂《三體》寫的什么。
一是宇宙閃爍。
這一段,央視版拍得相當還原也相當震撼,張魯一對汪淼情緒表現得很好,于和偉接下來和他的一場喝早酒的對手戲,演技可謂炸裂。
好,再看網飛版。
不用3k眼鏡,直接肉眼觀看,全世界都能看到。
那我就要問了,在天空放個雷,汪淼震撼個啥。
有一點科學基礎的,了解一點點天體物理常識的,才知道宇宙閃爍真正恐怖的地方在哪里,現在這樣,“閃爍”是閃爍了,但三體人調試個燈光汪淼有啥好崩潰的。
二是古箏行動。
這里最大的問題,還不是特效。
而是編劇導演完全亂來。
六萬噸油輪改造的審判日號,在原著中“最窄處為152.4米”的巴拿馬運河中行駛,這樣合適嗎?
好拋開這些細節不談。
我就想問,審判日號是干什么的,上面是什么人?看過三體的都知道。
結果古箏行動開始的時候,一大堆孩子在跑是怎么回事?一群窮兇極惡的罪犯上審判日號搞戀綜生孩子來了?
好吧還是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可還有,相比央視版靜悄悄地切,靜悄悄地割,網飛版畫風又變成了災難血漿片,一群人光奔逃就跑了三分多鐘,還有網友說網飛版和央視版各有千秋。
但我還想問,古箏行動是干什么的?
要是能讓人在船上跑三分鐘,還要古箏行動干什么?直接拿導彈轟不就完了?
更讓我費解的是劇中伊文斯最后幾分鐘的行動邏輯,到底是想銷毀硬盤,還是想抱著它殉道?
要是伊文斯就這智商,也根本不需要什么古箏行動了,直接派大史帶兩個人上船抓人就夠了。
綜上,我只能相信,主創是真沒看懂原著寫的什么,但凡劇組有個初級的三體迷,都不至于劇本寫成這樣。
第二大問題,是節奏忽快忽慢。
看前三集的時候,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節奏真快啊!
8集改編完幾乎兩本書,第一集就倒計時、第二集宇宙就為你閃爍、第三集三體游戲就通關了……
那些央視版中鋪墊的、解釋性的內容,都被大刀闊斧地拿掉了。
這樣看起來,似乎節奏更暢快,每一集都有名場面。
可問題是,開場故事推進節奏是快,但整部劇的節奏,卻并不爽快。
因為廢戲太多。
8集的內容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無用的邊角料和對白。
比如“肥佬”杰克和小奧的題外話,對標羅輯的索爾跟小奧的對話戲,都完全看不出拍出來的意義,如果國劇版這么拍,肯定被觀眾吐槽水時長。
可是納米切割之后的劇情,節奏又明顯變慢。
這么拍的結果就是,一開場就恨不得把所有精彩、震撼的內容一股腦砸向觀眾,卻少了央視版那種平靜海面突然驚濤駭浪的震撼感。
拍到后四集故事又徹底跑偏,看過原著的都越來越不知道編劇在搞什么,普通觀眾更難免一臉懵逼。
第三個問題,是重頭戲遠不如央視版。
我說的就是紅岸基地的戲份。
我知道很多觀眾理所當然地以為,網飛版這部分必然拍得比央視版好。
但我看完的感覺是,整體效果反而遠不如央視版。
因為編劇完全把紅岸基地的戲,改成了簡單直接的動作暴力。
進入林場后,葉文潔在幾場戲內,完成了自我封閉、對白沐霖心動和遭遇背叛,如同走馬燈。
但央視版卻拍出了變換年代人性的復雜,全心信任后的背叛,錐心刺骨的感覺,網飛版全沒了。
看上去拍得很猛,但卻少了央視版葉文潔割斷繩索殺害丈夫的部分,那種飄雪中極度的震撼。
明明時長不長,卻難免不讓人覺得節奏快而無趣。
因為現在的劇情根本無法讓觀眾共情,自然讓人們看得有些乏味。
第四個問題,是科幻史詩被拍成了中年現偶。
看過三體的觀眾,都知道“葉文潔”的重要性,她是開始、也是結束。
央視版對葉文潔的呈現也備受好評,王子文超出了預期,陳瑾好得像是從書里走出來的。
而網飛版則是科幻劇中的經典復雜人物,秒變中年偶像劇主題。
因為劇中的葉文潔從頭到尾都是戀愛腦。
先是和白沐霖同床,后來又愛上了伊文斯。
先不說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關鍵是這么拍,葉文潔的女強設定也站不住腳。
當劇中她對著伊文思時欣喜中帶著嬌羞,展開濃情蜜意的“法式熱吻”時,這個人物已經崩了。
這種俗套的內核可謂貫穿始終。
對標程心的程謹,感情線也十分豐富。
前半段跟對標章北海的印度軍官見家長,后半段又跟對標云天明的威爾談了一場跨越宇宙的愛戀。
那場威爾通過冷凍術保存大腦后“我在宇宙中心呼喚你”的日式愛情戲,簡直絕了。
與此同時,演員演技也無法為故事加分。
相比王子文對角色的細膩演繹,網飛版中的
一比自帶威嚴感的陳瑾又不行了。
作為劇中關鍵反派角色,就只是突出了她的強硬,神秘。
很多觀眾都沒看明白,她到底是為了什么這么做。
演員的表演過度單調,顯然并未幫助到人物塑造。
網飛版選角最靠譜的大史,雖然保留了愛抽煙、老練敏銳的特點,卻變扁平了。
沒有央視版于和偉的粗中有細,沒有他罵醒汪淼的睿智,更沒有“蟲子從來沒有被戰勝過”的震撼人心。
說實話,這樣的表演實在很難夸出口。
其實看網飛版《三體》,我是挺無奈的。
因為我知道網飛版做的,就是“普適化”改編。
目的是降低觀看門檻,讓全球的網飛觀眾都能理解這個故事,讓原著很多抽象的硬科幻落地。
所以劇中的一些調整,比如國籍啊,人種啊,性別啊,確實不用糾結。
因為如何在不拘泥于原著的情況下,融入和繼承《三體》原著的精神,讓更多人看懂《三體》、了解中國文化,才是真正的重點所在。
但很遺憾,這也是網飛版《三體》做得最糟糕的地方。
它完全弄丟了原著的精髓。
網飛要打造美劇版三體科幻盛宴,口味未必符合國內觀眾偏好,沒問題。
問題是現在大刀闊斧的改編,只帶來部分特效的升級,卻在故事上毫無看點,而且還節奏怪異,廢戲冗長,并不能滿足當下的全球觀眾。
能看出網飛版在努力通俗化三體的哲學內容。于是出現了各種大尺度的改編對白。
但編劇根本沒搞懂的是,三體的故事絕不是個別天賦異稟的英雄拯救地球,而恰恰應該擴展到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
是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背景、不同戰線、不同理念的人,為同一個目標——人類文明的生存和延續——而聯手。
表面看,網飛版《三體》的故事節奏的加快了,但故事的深度、視角與格局卻狹隘了。
整個故事因此變得簡單,且乏味。
劇集把葉浩文的動機處理成了單純的仇恨,但央視版和原著中,葉文潔“出賣地球”的驅動力,更多其實是對人類的絕望。
原作的大局觀和史詩感,都改沒了。
當三體的科幻概念被粗暴轉化成簡單的視覺奇觀,飽含東方哲思的故事置換為個人英雄主義救世的好萊塢套路,原著的精神氣質與思想內核,都被丟失在宇宙閃爍的星空中。
但如果丟失了原著的內核,還拍什么三體。
真正將《三體》推向神壇的,從來是被其奇異想象包裹著的哲思內核。
當網飛版通篇看來,顯得拍攝手法單一,套路,缺乏想象力。
當經典硬科幻史詩,變成如此低幼的中偶愛情無腦爽劇。
網飛版《三體》也就失去了它的獨特看點。
只有三體的形,未得其神。
讓這個代表高級科幻的IP,淪為了販賣情懷的平庸之作。
很多人說,相比原著呈現,《三體》出海更重要,但我的疑問是,就憑這部被央視版全面吊打的平庸科幻劇,憑什么出海?
真正的三體改編,應該是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1.6億美元投資的網飛《三體》快餐,終究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