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片預定?爆火日本戀愛片官宣要拍中國版 -
在中國上映拿到日本真人片史上第二高票房的電影,確定要被國內翻拍了,今天就來說說這件事。
(所提到的電影,本文最后會提供觀看資源)
這幾年,翻拍早就已經屢見不鮮了。
能被翻拍的作品,自然有扎實的原作,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高分熱作被翻拍,大多數觀眾是嗤之以鼻的態度。
倒是有不同的觀點,我覺得一個優秀的劇本,被不同的國家進行很好的本土化后,再次呈現給觀眾,問題不大。
但前提是“進行很好的本土化”,這也是翻拍作品非常難做到的地方。
這一點上,覺得做的特別好的作品有翻拍美劇的日劇《鐵證懸案》、翻拍韓國電影的日本電影《陽光姐妹團》。
其實覺得,一部分原作粉會先入為主的“戴有色眼鏡”審視翻拍版,給予更嚴苛的要求,甚至閉眼打低分。
但很遺憾的是,確實絕大多數的翻拍之作,確實是不太行!
也覺得,要蓋棺定論,至少看了作品再噴。
但今天要說的即將出爐的這部翻拍之作,我已經預感到了會是爛片。(如果之后打臉了,歡迎大家來罵)
今天要說的就是2021年的日本電影《花束般的戀愛》,確定要被國內翻拍了。
本周,國內某影視公司在活動上官宣了,將翻拍《花束般的戀愛》,計劃在明年內拍完。
如本文開頭所述,對翻拍作品是抱寬容態度的,為何覺得很可能會是爛片呢?
這是因為制作方放出的海報上的宣傳語,讓皺緊了眉頭。
“如果女生告訴男生花的名字,男生這輩子只要看到那種花,就會想起那個女生。”
海報上的這段話,似乎是對《花束般的戀愛》的主題和內容有誤解,懷疑寫這句文案的同學,是不是壓根沒看過日本原片!
這種沒有實際意義的非主流文案,仿佛回到了2008年的QQ空間,完全與劇本內容無關。
甚至還不如去年國內引進原片上映時的宣傳語“我很想見你”。(這句也和電影內容無關)
下面,對于文案的解讀,可能涉及劇透,不過如果你懂日語,或者日本的觀眾,也不會有被劇透的感覺,即使是被劇透了,也完全不影響觀看。
你可以看到愛情最美好的模樣,也可以體會到生活對于愛情的摧殘。
電影的名字雖然叫《花束般的戀愛》,但并不是男生送女生花,以此讓對方無法忘懷自己的故事。
花作為片名,是意象的作用,不是表面的送花活動,而是比喻愛情如同鮮花一樣,只有短暫的保鮮期。
之前這部電影在國內上映時,很多觀眾表示“文不對題”,被片名給狠狠的欺騙了。
看片名以為是如鮮花一樣綻放的美好的、甜甜的愛情。
可它竟然是講一個兩個人從完美合拍,到分手的故事,最后讓人哭成了狗。
再加上營銷上“數字造節”,刻意選擇在了有成雙成對寓意的2月22日上映,給電影疊滿高甜buff。
但其實,這個片名對于日本人來說,不具欺詐性質,主要是中文與日文之間存在的偏差。
原片名“花束みたいな戀をした”,其中的“した”是日語中的過去時表達。
絕大多數日本觀眾一眼就能看出,講的是如同鮮花凋零一般的逝去的愛情。
而中文里則沒有過去時,比起“花束般的戀愛”,直譯用“談了一場像花束般的戀愛”更合適。
中國香港上映時,劇名譯為“她和他的戀愛花期”,可能更合適。
當然,也完全不要因為知道了結局,而放棄看這部電影。
因為它的重點不是結局,而是過程,重點正是看一對男女如何相識相知相愛,再到分手。
整個過程讓很多觀眾有極高的代入感,因此這部電影才有相當高的評價。
在豆瓣公布的2021年度榜單上,《花束般的戀愛》在戀愛電影榜、日本電影榜、外語電影榜上,都是排名年度第一。
引進內地上映收獲9600萬票房,這可是日本真人電影在中國院線的歷史第二高票房,而且還是網絡資源早就出的情況下,
被翻拍不可怕,可怕的是《深夜食堂》中國版那種,脫離了中國現實,也就是完全沒有做到本土化。
《花束般的戀愛》故事可能并不是很適合發生在中國。
東京具有“冷漠社會”的屬性,沒有那么多的鄉里鄉親人際關系,可以偏安一隅的享受自己的小確幸(小眾興趣)。
相對舒適的公共系統對每個普通人的友好里,觀眾才會相信兩個演員精神上的純凈健康,才會相信他們表情和肢體等視覺上呈現出來的滿足感。
而《深夜食堂》中國版之所以不行,主要是那份精氣神不一樣,生活中人與環境與空間摩擦的體感完全不一樣。
看到有網友說,中國版的男女主,作為文青,估計都愛看張嘉佳、劉同、大冰的書,書架上滿是《乖,摸摸頭》《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之類的書。
畢竟都能想到了“如果女生告訴男生花的名字,男生這輩子只要看到那種花,就會想起那個女生。”這種青春傷痛文學的文案。
有才的網友已經擬好的故事的大綱↓
言歸正傳,要再來介紹和安利一次日本版的《花束般的戀愛》,非常值得看,畢竟是神級編劇坂元裕二的作品。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