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最慘女星?可別小瞧她 -
這幾年出了不少女性向懸疑劇。
可惜口碑好的不多。
甚至炒cp、戲外互撕的話題度超過了劇集本身。
反倒是很多不特意強調女性題材的老劇里,貢獻了扎實的女主形象。
本期奇案專欄,魚叔就想分享這樣一部古早國劇。
豆瓣8.6分,很多人看后都給出極高評價。
「最經典的內地推理劇,沒有之一。」
「大陸不是不會拍刑偵劇!」
劇中女刑警隊長的形象尤其讓人過目難忘。
她的實力直接體現在破獲的一樁樁奇案上。
不少人調侃,這是一部被劇名耽誤了的神作——
《情有千千劫》
01
主演于小慧,內地一位低調的實力派女演員。
她曾憑《和平年代》走紅,獲央視十佳最受歡迎女演員獎。
導演謝晉也稱贊她氣質獨特。
但相較之下,她的私生活更受媒體關注。
兩段婚姻都遇人不淑,遭遇過孕期出軌、家暴、被渣男騙錢、凈身出戶……
成了媒體口中情路最坎坷的女星,「內地最慘女星」。
由于兒子學業有成,還被評價「兒子是她最好的作品」。
但這樣的評語,未免太不尊重演員。
《情有千千劫》中,于小慧的角色就是對偏見的最好反擊。
她飾演了一個精明強干的女警徐若風。
即將步入婚姻前,她被無情拋棄,主動調職去了外省。
經過八年歷練后回來,直接空降為刑警隊長,成了前男友的頂頭上司。
留著一頭利落短發,氣場強大。
徐若風上任后,負責偵查好幾起轟動全國的惡性案件。
有娛樂圈兇殺案。
一部電視劇的男主,殺青宴前死在房間。
而女主拍一場槍殺戲時,道具槍不知何時被掉包成了真槍。
她當場身亡。
在利欲熏心的娛樂圈,不少人都心懷鬼胎,劇組人員幾乎個個都有很強的作案動機。
但奇怪的是,也個個都有不在場證明。
到底應該如何調查?兇手到底是誰?都充滿懸念。
還有校園謀殺案。
一個品學兼優的女大學生,半夜死在校園里的小路上。
追她的男生、嫉妒她的同學、和他父親結仇的人……所有嫌疑人都被警方一一排除。
到底是怎么回事?
還有牛奶投毒案、買兇殺人案……
同樣不按套路出牌。
看上去最有嫌疑的人,反而都有不在場證明。
而最高能的是,這些看似獨立的案件,其實都相互聯系,背后藏著一盤大棋。
與單元形式的刑偵劇不同,這部劇敘事更為精巧縝密,從一開始就撒下一張隱形的大網。
表面毫無關聯的細節,實際上早已埋下了千絲萬縷的草蛇灰線。
在故事緩緩落下帷幕時,又往往給人出其不意的驚喜。
徐隊長替觀眾道出了心聲,「這是我見到的最可怕的犯罪。」
02
國產懸疑劇經常高開低走,案件聳人聽聞,推理部分則令人失望地走向兩個極端。
要么是過于降智,一眼猜出結果,要么過于燒腦,無法投入情緒。
但這部劇,既沒有將觀眾當傻子,也沒有故弄玄虛,而是借鑒了大量推理作品,遵循現實邏輯做了很好的本土化。
觀眾可以沉浸式體驗徐隊長的破案過程,有條不紊地為每個線索追溯合理的解釋,一步步推導結果。
比如娛樂圈殺人案中,一開始找不到任何有效的信息。
徐隊長帶著隊員耐心梳理線索,反過來猜想:一部劇的男、女主演去世,受益方是誰?
有人認為是投資方,因為演員都是在拍完最后一場戲后死的,可以為投資方節省一兩百萬的片酬支出,還能提高劇集的關注度。
并且,投資人的不在場證明存在漏洞。
同隊的男警察已經開始竊喜時,徐隊長清醒地提示,這只是推測。
況且,為了省錢就把演員殺了,會不會太夸張?
之后,果然發現,沒有證據表明是投資人殺人。
隊里很多警察又因此煩躁,覺得做了徒勞功。
但徐隊長又引導隊員積極看待,排除了一種可能性,也意味著離真相更近了一步。
很多案件在偵破時都走了不少類似的彎路,才最終接近真相。
這種安排實際也有助于讓整個推理過程顯得真實可信,引人入勝。
而且,劇中線索被巧妙地分散在不同細節,真相的揭示經常出乎意料,但又極具現實合理性。
比如有一個兇手敗露的原因很是有趣。
他的不在場證明是一張票根,他說自己看了部電影。
警察追問他電影講了什么時,他都說得頭頭是道,還激動地說里面有場火爆的激情戲。
這一回答,暴露了他偽造不在場證明。
因為,他所說的激情戲只有碟片里才有,上映的影片中其實刪掉了那場戲。
在校園謀殺案中,女學生墜樓身亡。
樓頂邊沿,發現了幾塊石子。
石子是否和案件有關?她是不是自殺?
后來徐隊長揭開了真相。
原來,女學生先被人下了藥,放到頂樓邊沿,然后在靠內側放了幾顆石頭。
她慢慢蘇醒時,感到身下硌得慌,下意識朝外翻身,就摔下了樓。
這些案件的殺人動機都落在「情」上。
不同案子里,兇手都是為了各自的愛人、家人或朋友,鋌而走險。
比如,劇組命案,其實是一場情殺。
死去的男演員和女演員原本是訂婚關系,但在拍攝中途出軌了另一個演員。
未婚妻一氣之下殺了渣男,而后又被渣男的情人設計調包了道具槍,復仇殺死。
而校園謀殺案的兇手,是一個和女學生毫無關系的清潔工。
一個毫無關系的人,為什么會產生殺意呢?
因為這其實是在交換殺人。
清潔工原本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但為了時刻照料兒子生活,不惜辭掉家鄉的工作,來做清潔工,為他每天煲湯、洗衣,監督他的學業。
她望子成龍的心態逐漸扭曲。
為了兒子能在物理競賽中拿到高額獎金,獲得出國深造機會,她甚至不惜殺掉第一名。
于是,她想出交換殺人的方式逃避追查。
她從網絡聊天室上了解到,學校里有一個女生被霸凌了。
她便表示自己可以幫該女生殺掉霸凌者,即本案的被害人。
并教唆該女生替她殺掉物理競賽的第一名。
看到這里,或許還并不能讓人完全信服。
畢竟在一般人看來,這些事情至于發展到殺人的地步嗎。
更何況,這些兇手怎么會有這么強的反偵察能力,想到如此復雜的作案手法呢?
不僅清潔工能想到交換殺人。
牛奶投毒案的兇手是個門衛大爺,能想到在吸管里而不是牛奶里下毒,以此順利通過牛奶的抽檢。
這些質疑,也都被徐隊長考慮到了。
她在結案后總覺得還有的地方說不通。
直到一次意外車禍,她忽然發現了這幾件案子的聯系。
出事的大學、牛奶廠、劇組的片場……全部都是11路公交的途徑站點。
最后謎底揭開,原來,兇手們都曾是一起悲劇的冷漠旁觀者。
幾年前,一個孕婦在車站被撞倒在地,周圍人卻只顧爭搶著上公交車,沒有人出手相助。
當地報紙曾有文章斥責這一現象,并配了張現場照片。
照片上的幾個人,正是上述幾樁案件的兇手。
推動他們成為兇手的,是孕婦的丈夫——
心理學博士林初石。
林初石為了復仇,暗中調查這些旁觀者的信息,偽裝成不同身份與他們聯系。
充分借助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攻擊對方的弱點,不斷刺激使其走上極端,并且指導作案手法。
細思恐極的是,此人還是徐隊長的追求者,并且主動給她提供過破案的思路。
身為幕后BOSS,林初石是一個外形儒雅、頭腦聰慧的極富人格魅力的人。
他幾乎完美地實現了借刀殺人。
但他的犯罪動機又是出于對亡妻的愛意。
哪怕車禍當時有一個人能給予幫助,妻子就可能不會死去。
他懷著恨意,扮演著上帝的角色懲罰冷漠的旁觀者。
這樣讓人恨不起來的高智商罪犯,在近年的《開端》《沉默的真相》等熱劇中都有閃現。
殊不知20年前已經被刻畫得入木三分。
讓很多觀眾感嘆,原來中國早就有自己的「莫里亞蒂」了。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這根本不像是一個女性懸疑劇。
它完全沒有強調性別議題,為女性角色畫上高光。
這實際上正是這部劇的特別之處,不刻意去設置「女性困境」,卻拍出了一個強大的女主。
徐若風領導一眾男警,破解這么多離奇案件,細心察覺到未浮出水面的疑點,最終揪出背后隱藏的「最強BOSS」。
這本身就足以體現一個女刑警隊長的非凡實力。
其實,劇中也揭示了女性的職場困境,只是沒有被過分夸大。
開場,女刑警隊長空降,卻沒有受到熱情歡迎。
因為隊里原本是清一色的男警,唯一的女警還是文書。
所有人都不服氣,覺得一個比他們年紀小的女人無法勝任。
出現大案時,他們也陰陽怪氣,等著看熱鬧。
但之后,當徐隊長展現出極強的專業能力,帶領團隊攻破幾個案件后。
下屬馬上就改變看法,對她心生敬意。
現在很多女性懸疑劇,太想要強調女性力量,就難以避免議題先行。
為了突出大女主形象,直接拍成霸總的性轉版。
而抬高大女主的方式,反而是貶損女性特質,視傳統女性為假想敵。
新劇《消失的痕跡》,很多人詬病女警一角用力過猛,被刻意塑造得中性化。
最應該下功夫的職場部分,反而暴露出最貧瘠的想象。
另一部新劇《臥底警花》中,女警臥底抓毒販時,居然還在大街上和警隊同事一起吃路邊攤。
也因此不難理解,當下涌現出如此多的女性向懸疑劇,但人們最懷念的依然是《重案六組》里的季潔,以及TVB職場劇中的女律師、女警、女法醫。
因為她們和這部劇里的女刑偵隊長一樣,不是被當作討好女性的角色來刻畫,而是被當作一個真實的人來塑造。
她的職場環境是真實的,她偵破的案件是可信的,所以形象才能立得住。
更重要的是,這部劇雖然沒有突出女性標簽,但實際上完全是以女性視角架構整個故事的。
很多男性主導的犯罪故事,最終走向邪不壓正的力量抗衡。
但這部劇正如劇名「情有千千劫」,最終落腳于同理心。
幾個案件的犯罪動機,分別指向愛情、親情、友情、恩情。
徐若飛如此作結,「任何一種感情的泛濫都是罪惡。」
女性細膩的體察和感觸,柔化了這一硬朗的男性敘事。
也證明了犯罪刑偵這一類型,若想實現女性主導敘事。
要注重性別,也要忽視性別。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