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霸道總裁到煙火人家,短劇“風向”悄悄變了? -
拍攝17天,成本300萬元,3天破10億播放量。
堪稱全網第一部全程采用方言的短劇《家里家外》,其話題熱度眼下還在蔓延:從無數網友看得津津有味直喊“太上頭”,到業界人士對這部現象級爆款短劇進行剖析。
極目新聞記者就此采訪發現,從“辣眼睛”的霸道總裁到溫情脈脈的煙火人家,短劇的“風向”正在悄悄轉變,內容不再“腦洞大開”,而是接了地氣,走向真實、平實、現實。
奇葩短劇,一度“圍獵”銀發一族
短劇,是由短視頻和網劇嫁接而來的一種新興娛樂形式,起初以年輕觀眾為主要受眾,不少內容或為“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甜寵橋段,或為“苦盡甘來終逆襲”的爽劇模式,里面的中老年角色通常只是“綠葉”。
但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宣傳委員、助理研究員葉閩慎觀察到,我國短劇市場迎來一波中老年題材的井噴,以老年人婚姻、家庭、事業奮斗等為主題的短劇,成為新一波的流量密碼。伴隨而至的突出問題,直指老年人上癮:有老人就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間就花出去近一萬元”,成為銀發一族“大冤種”。
葉閩慎
極目新聞記者在檢索相關資料發現,這類劇最顯奇葩的是,面對中老年觀眾,它們模仿“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甜寵橋段,玩起了“霸總愛上保潔阿姨”式的老年“瑪麗蘇”套路。比如,在《女人四十好孕來襲》中,20多歲的集團總裁愛上40歲保潔阿姨;在《保潔老媽無極歸來》中,中年保潔阿姨與年輕霸總談婚論嫁,男方父母竟是她大學同學……劇情離譜甚至低俗,導致很多網友吐槽“看得人尷尬癥都犯了”。更令人“看不下去”的是,中老年群體淪陷劇情以至于“無腦買單”。有資料稱,短劇用戶群體中,45歲至64歲的中老年人,付費行為更為活躍。
對此,葉閩慎提出,在經歷了短視頻博主“秀才”“一笑傾城”以及“假靳東”等事件過后,必須警惕短劇開啟對老年人新一輪的收割。
“一些短劇通過夸張的劇情、虛假的情感渲染,將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給拿捏?。煌瑫r借助網絡短劇短小精悍、結構緊湊的優勢,在劇情的關鍵處頻頻打斷或設置付費點,誘導老年人付費觀看,設計出一系列吸金套路。”葉閩慎因此呼吁道,“要高度警惕這種短劇‘圍獵’老年人的現象,加強對此類短劇的監管,打擊其中可能存在的不法行為,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家里家外》,成為“良心短劇”的代表作
葉閩慎警惕短劇“圍獵”中老年群體言猶在耳,令他欣喜的是,一些“制作走心”的高品質短劇開始脫穎而出。
3月14日,“川味十足”的《家里家外》在多個平臺播出后刮起小旋風,上線24小時全網話題量破3億。3月26日,其總出品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家里家外》拍攝17天成本300萬元,3天破10億播放,“完全超預期”。
《家里家外》講述了一對年輕人帶著各自的孩子閃婚組成重組家庭,一路磕磕絆絆,但一家四口互相關愛,共同抵擋外界風雨,把日子越過越美好,共同書寫了一系列充滿信任和愛的溫馨故事。
這種“家里家外”的煙火故事,何以俘獲了億萬觀眾的心?
葉閩慎認為,這部短劇以20世紀80年代初的川渝地區為背景,年代感、地域感滿滿,飽含生活氣息,“有趣但不狗血,市井但不油膩,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成為短劇中的一股清流?!?/p>
網友們給出的好評也比比皆是:“被《家里家外》的煙火氣深深吸引”“真的良心短劇??!強推”“希望這樣的短劇能越來越火呀”“這口短劇“細糠“必須猛吃一大口”“建議長劇以后也照著這個卷”……正如一位網友的“到位”總結:劇本扎實,劇情高潮迭起,既保留了短劇的爽感,又有不輸長劇的質感,爽感和暖心齊飛,細節用心,鏡頭語言完全不輸長劇。
“用腦”“用心”的短劇,可提升文化軟實力
3月底,《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發布,顯示短視頻應用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156分鐘,居所有互聯網應用首位;微短劇獨立應用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從90分鐘漲到101分鐘,已經追平即時通訊。
對此,葉閩慎認為,這是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技術領先、模式成熟的必然結果。對消費者來說,一個直接影響就是觀看短視頻的門檻幾乎沒有了:刷短視頻所必需的流量價格便宜了,人們用流量刷短視頻不再“心疼”,這在過去“5元包30兆流量”的時代是不可想象的;價格親民的智能手機人手一個,哪怕是千元機也能夠流暢運行各種短視頻APP;更不用說“村村通網絡”讓互聯網基礎設施覆蓋全國每一個村莊……“這些都是硬件層面的條件。硬件的完善帶來了短視頻產業的蓬勃發展,網紅培育、直播帶貨模式日趨成熟、遍地開花。”
同時,短視頻制作與推廣的高效率、低成本特征,導致了短視頻內容的爆炸式增長與病毒式傳播,人人都能成為短視頻發布者,各種“土味”視頻層出不窮。“短視頻的發展重塑了人們的休閑活動乃至日常生活,短視頻和網絡短劇以其碎片化、快節奏特點成了放松身心、填補工作余暇的‘電子榨菜’,人們花在短視頻上的時間自然就不斷增長。”葉閩慎說。
作為一名社科學者,他同時指出,短視頻產業的發展固然可喜,但隨之而來的低質內容泛濫、無下限博眼球等問題同樣令人擔憂,這一點在制作門檻相對更高的網絡短劇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不少短劇內容狗血、制作粗糙,迎合低級趣味,營造社會焦慮,同質化、套路化嚴重。這些問題讓消費者反感,人們對高品質短劇的需求逐漸凸顯。
“《家里家外》等優質短劇的興起,讓我們看到了短劇發展的新希望。期待短劇制作組們能夠推出更多的‘用腦’‘用心’而不僅僅是‘用手’制作的高品質短劇,能夠形成我們自己的短視頻乃至網絡文化的獨特氣質和風格,乃至提升我們的文化軟實力?!比~閩慎如此建議。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