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見過的“春晚”神仙陣容:梅蘭芳,老舍,巴金全來了…… -
真正的群星薈萃
我無法忘記那個時代……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于80年代。
1983年,央視第一屆春節晚會亮相。
晚會沒有專門的主持人,馬季、姜昆、王景愚、劉曉慶成了首屆春晚的當家,李谷一連唱了6首歌,侯耀文和石富寬的相聲說了30多分鐘,被視為“靡靡之音”的歌曲《鄉戀》在該屆晚會上被解禁。
但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中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春節聯歡晚會,其實是在1956年舉辦的。
1956 年春節,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推出一部紀錄電影。
華羅庚、錢學森,老舍、巴金、梅蘭芳、新鳳霞、周信芳、袁雪芬、白楊、趙丹......那是真正的群星薈萃,大腕云集。
67年之后重溫,依然精彩。
NO . 1
中國電視誕生于1958年,因此1956年的這場電影春晚最先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實況錄音,而后才在電影院里放映。
那年除夕,全國觀眾通過廣播收聽了整臺晚會。
張駿祥擔任了《春節大聯歡》的總導演,謝晉、林農、岑范、王映東任導演。
那時節目主持人還被叫做“報告員”,《春節大聯歡》的男報告員,是憑借《平原游擊隊》里智勇雙全的游擊隊長李向陽紅極一時的郭振清。
1998年春晚的舞臺上,古稀之年的郭振清還與張良、劉世龍、祝希娟等老電影表演藝術家一起,為觀眾帶來了《正方與反方》這個節目。
這次大聯歡,以傳統藝術表演為主,集結了當時最有名氣的藝術家,貢獻出了即使在今天回顧,依然不過時的精彩演出。
1955年是梅蘭芳與周信芳舞臺生涯的五十周年。
花甲之年的周信芳帶來了代表作之一《四進士》,麒派風骨,勁道十足。
梅蘭芳也演繹了經典劇目《宇宙鋒》:“我承認在我一生所唱的戲里邊,《宇宙鋒》是我功夫下得最深的一出”。
1953年,上海越劇院以徐玉蘭和王文娟領銜的劇組到朝鮮戰場慰問演出,在越南,劇組觀看了朝鮮話劇團演出的話劇《春香》,頗受感動,于是決定將《春香》移植成越劇。
1956年的除夕,志愿軍戰士還堅守在冰天雪地的“三八線”上,而徐玉蘭和王文娟等越劇名家特意將這段朝鮮民間故事帶到了春節大聯歡的舞臺上。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演唱了評劇《劉巧兒》。
劉巧兒的那句“這一次我可要自己找婆家”,不僅成了評劇唱腔的經典,更幾乎是那個年代婦女爭取婚姻自由的一句宣言。
當時年僅26歲的郭蘭英已經成為中國新歌劇的代表人物,也是名副其實的“全民女神”。
她披著紗巾,就在觀眾中間,唱起了《劉胡蘭》插曲《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
2020年,郭蘭英再登春晚的舞臺,已經是90歲高齡,一開口氣勢和唱功依舊不減當。
當然還有著名相聲演員侯寶林、郭啟儒經典的相聲《夜行記》。
形式新穎,包袱不斷,即使67年之后重新再聽,依然忍不住捧腹大笑,并且他們給予人們的笑永遠是健康的、深刻的、耐人尋味的。
值得一提的是,《春節大聯歡》還融入了當時雜技藝術大師楊小亭的傳統古彩戲法。
和西方魔術不同,古彩戲法不借助任何聲光道具,一條薄毯一席長袍,出各式各樣的東西,令人嘆為觀止。
一個個中國傳統藝術,一幕幕精彩藝術,被黑白印象定格,成為了永遠的而經典。
NO . 2
除了精彩的演出,這一場《春節大聯歡》的現場觀眾更是巨星云集,那些只在教科書上看到的人物,齊聚一堂,歡度著這個重要節日。
“這位是每天堅持寫作一個上午的老舍先生。”
這位文學巨匠,人民的藝術家,他的墓碑上如此介紹自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
“這位是老作家巴金先生。”
他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他在字里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地行走,又叩響了多少人心靈的大門。
“后面的這位是《暴風驟雨》的作者,周立波同志。”
周立波與趙樹理并稱“南周北趙”,1956年1月,他和巴金一起赴柏林參加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第四次作家代表大會。
也是在這一年,他著手開始寫自己的第三部長篇小說,那便是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的經典之作《山鄉巨變》。
周立波于1979年去世,去世前留下遺囑:將一生的積蓄全部捐獻給國家。
“這位是《保衛延安》的作者杜鵬程同志”。
“這位是電影編劇孫謙同志。”
“這位是話劇《萬水千山》的作者陳其通同志。”
......
當一身戎裝的解放一江山島的戰斗英雄出現在現場時,現場更是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導演特別安排了小演員上前要簽名的場景,這才是真正的“追星”啊。
NO . 3
回到中國剛3個月的錢學森,在《春節大聯歡》度過了他在新中國的第一個春節。
美國海軍副部長丹·金博爾那句名言很多人或許都聽過:“無論在哪里,錢學森都值五個師”。
1949年,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時,錢學森就毅然決定回國,卻被美國攔下,還遭到了監禁,但他回國的心卻從未變過: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1955年,在中美大使級會談上,雙方終于就兩國平民回國問題達成一項重要協議,錢學森終于得以回國。
幾年后,周恩來評價這次會談,如此說道:“(中美大使級會談)要回來一個錢學森,單就這一件事情來說,會談也是值得的,會談也是有價值的。”
回國的碼頭上,有記者詢問錢學森是否會回美國,錢學森沒有絲毫猶豫 :
“我不會再回來,我沒有理由再回來,這是我想了很長時間的決定。我打算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中國人民建設自己的國家,以便他們能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1955年10月8日,錢學森終于踏上了祖國的土地。這一天,被很多科學家視作中國航天事業的發端之日。
除了錢學森,郭沫若帶領中國科學院的學者和科學家們也出現在了這次春節聯歡會的現場。
1949年10月19日,郭沫若出任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任期長達28年,他也是主持中國科學院工作時間最長的院長。
在春節聯歡會的現場,郭沫若一一介紹著一起到來的學者和科學家們。
第一位介紹的便是華羅庚。
1950年3月16日,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由美國返抵北京。回國后,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研究事業之中。
克拉達直言:“華羅庚形成中國數學。”
站在華羅庚旁邊的是被譽為“新史學宗師”的范文瀾。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說過:對我影響很大的一部書不是文學作品,而是一部歷史作品 ,這就是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
對于“趙忠堯”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陌生。
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任艾克斯朋直言 :“趙忠堯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
他是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他被譽為“中國原子能之父”,是中國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線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教育出的一大批學生,更是成為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中堅力量:錢三強、鄧稼先、朱光亞、王淦昌、趙九章、彭桓武、陳芳允、程開甲......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和李政道也都曾受業于趙忠堯。
真菌學家戴芳瀾,對很多人來說就更陌生了。
他是中國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真菌學研究在國家上嶄露頭角打下了堅實基礎,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真菌之父”。
這一群人,不為名不求利,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只為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好,只為讓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之林,爭得一句話語權。
67年之后,當我們再重溫這場黑白的“春晚”。
依然會被那群人,那份赤子之心所感動。
我有國士,舉世無雙。
還記得趙忠堯先生晚年對后世年輕人曾留下這樣一句囑托:
“回想自己的一生,經歷過許多坎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國繁榮昌盛,科學發達。我們已經盡了自己的力量,但國家尚未擺脫貧窮與落后,尚需當今與后世無私的有為青年再接再厲,繼續努力。”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