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棣咋又不行了 -
如果現偶的精神內核要靠“爹味說教”來支撐,那我只好先yue為敬。
說的是白鹿和王鶴棣主演的《以愛為營》,它正在以每秒180邁的速度創飛我。
古早的霸總文爛梗,硬融女性獨立的金句,掀開外殼,是刻畫到極致的惡臭爹味。
當然,每一個成熟的爹都會自動化身為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乃至女性的外貌點評專家。
#難看#沖上熱搜時,廣場吐槽不絕于耳,可這依舊阻止不了它數據上的爆火。
今天不討論雷人的轉場,廉價的濾鏡,王鶴棣的川普,主角撐不起的閱歷,不合時宜全靠奢侈品堆砌的俗氣,主演可有可無的演技,又被配角掀桌的窘境,就單從劇情上好好聊聊這部劇(咬牙切齒.JPG)。
聊聊這種里三層外三層糖衣包裹,卻依舊掩蓋不了它爹味本質的降智劇要拍到什么時候。
圖源|貓眼全網熱度總榜
首先,讓飄憑借多年的看文經驗,斗膽揣測一下霸總文的劇情和套路。
霸總出場必定是一絲不茍的皮鞋,配上堪比刀削的下頜線,身上是淡淡煙草味以及祖傳的胃病。
年紀輕輕、家室顯赫、某城風云人物,即便如此也不會依靠家里的權勢,偏要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獲得行業內的認可。
與女主的相識,可以是誤會,可以是巧合,但就那一眼,就愛上了貌比天仙、靈動俏皮的女主。
而女主當時要么母單,要么已有炮灰男友,不用擔心,炮灰過不了多久就會自動讓路,以及兩人之間必定還沒有發生性行為(到現在還有執著于女性第一次的腦殘編劇)。
接下來就是一段男追女,或者女追男的過程,極限拉扯和曖昧,中間夾雜著金錢、權勢,外貌至上的外露。
經典臺詞“許久沒有見到少爺笑得如此開心了”又或者“你是第一個我帶來這的女人”。
是不是腦海中閃過無數的書名,這些總裁四個姓顧,三個姓沈,二個姓傅一個姓陸,還有一個半夜會被奪命連環call醒的醫生朋友。
巧了,這些梗可以在《以愛為營》看得八九不離十。
再來討論何為“爹味”,分為三部分:語言、行為、思維,缺一不可。
語言上:下定義,作比較,舉例子,分類別;
行為上:毫無邊界感和分寸感;
思維上:堅信你弱我強是他們能散發爹味的重要因素。
且看著爹味和《以愛為營》是如何結合的。
鄭書意(白鹿飾)是財經周刊的王牌記者。
出道才三年,就已經獲得了行業內不少金融大佬的認可,公司主編對她也是贊賞有加。
為了爭取財經雜志的頭版,她決定采訪商界完美奇才時宴(王鶴棣 飾)。
霸總出場老幾樣,老得像愚昧的老古董以為裹腳布可以當傳家寶一樣。
豪車,皮鞋,高定西裝,再加上一塵不染的金絲眼鏡,說著糊弄小孩的商業臺詞。
鄭書意這邊得知公司將采訪機會讓給了前輩,同事替她鳴不平,于是編排前輩是利用手段才獲得這次機會。
鄭書意不以為然:“既然我沒有手段,就繼續打磨實力唄。”
vocal,這就來了,好濃一股茶爹味,新品種。
這話我過年聚會上可沒少聽,通常伴隨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是過來人”。
以經驗主義強行說教,完了還沾沾自喜,覺得給晚輩輸出了箴言。
看似自勉自勵,可這話里的意思不就是認同了同事對前輩的非議嘛。
直接在公司當眾人面議論前輩只有手段,沒有實力,這是一個正常的打工人會說出來的話嗎?
當然,偶像劇的套路用腳想都知道采訪機會是不可能讓的,要不然怎么安排男女主的相遇啊。
于是主編上線,一頓先抑后揚,最后告訴鄭書意,采訪機會還是她的。
當時,我還納悶主編“先抑后揚”的作用是啥,直到鄭書意表決心:愛情哪有工作重要。
原來前面絮絮叨叨的鋪墊,都是為了這句。
下定義,作比較,舉例子,還是一套組合拳。
為了工作放棄愛情,給觀眾灌輸鄭書意是個會選擇面包的事業型女強人。
感覺不明顯的話,我來舉個例子。
“比起工作啊,嫁個好男人更重要,女孩子事業不用做得多成功,反正婚后也是要辭職在家帶小孩的。”
編劇是有點小聰明,怕這種無腦臺詞引起爭議,干脆反其道而行之。
看到這,我隱隱覺得,鄭書意的男友可能得下線了。
果不其然,當晚鄭書意就撞到了男友出軌有錢的小女生。
活不過第一集,炮灰男友注定要為男女主的愛情讓路,哪怕他追了女主整整五年,哪怕她對女主無微不至,但是在霸總面前,他只能選擇讓步。
分手原因也很簡單,炮灰男不想努力了,只想掛靠有錢人。
軟飯男被大家所唾棄,就讓炮灰成為軟飯男,絲毫不顧及他之前的付出,哪怕前后邏輯牽強。
圍觀到男友出軌現場的鄭書意,在大雨滂沱中丟掉了傘,傻傻地淋著雨。
我懂,這都是編劇的“小巧思”,女主的傷心失神,只能通過丟傘這種舉動來展示。
只能說,小心禿頭。
回家后鄭書意和閨蜜痛罵炮灰前男友的拜金,閨蜜貢獻了不少金句,什么“智者不入愛河”“女人要搞事業”。
又是一波強行輸出,絲毫不管前后劇情是否自洽。
如雷貫耳,可惜此類冠冕堂皇的臺詞已經聽得我耳朵里起繭子了。
從“女孩子學不好理科”到“這個崗位不招女性”,太典啦~
沒過幾天,閨蜜就和鄭書意謀劃著拿下小三有錢的小舅舅,那個擁有連號車牌的男人。
黑人問號臉,敢情只有觀眾被爹得無所適從,女主是一句沒聽進去。
上司得知鄭書意分手后,對著她就是一頓花式彩虹屁:“你有學識,有長相,工作體面,未來前途無限。”
可能怕觀眾以為這女主每天啥事不干,只會耍嘴皮子,所以借上司的嘴來豐富人設。
我恍惚了上司為何要恭維下屬,不止上司,閨蜜、同事都變著法地在夸鄭書意是傾國傾城,是沒有男人會拒絕的長相。
先不談用男人能看上來作為標準本就是錯誤的。
周圍人對外貌的過分推崇,也讓人覺得別扭。
“美”是泛義的,美可以是生命力,可以是心態,可以是意識形態,只用“美”來形容長相太過膚淺。
這編劇可不顧觀眾死活,隨地大小爹已是常態。
“貌美”的鄭書意在馬路邊,用踢樹來發泄自己撞見前男友的憤怒。
如果她是一個小學生,我會上去提醒她愛護公物。
可惜她不是,她是一個成年人,一個小有名氣的財經記者。
我不想理會矯揉造作的瘋子,但是霸總必定會看到,并咧嘴一笑,心里默念:丫頭,你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接下來,鄭書意開始了所謂報復有錢人,實則攻略對方的過程。
看見連號車停在路邊,也不管車里當時坐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就直接上去搭訕。
理由是:想借充電寶。
被拒。
第二輪理由:能不能順路載她一程,想在車上充電。
妙啊,原來裹腳布真的被編劇當成了傳家寶。
且不說這個借口多么拙劣,出于安全考慮,陌生人的車她真的敢坐嗎?
退一萬步,鄭書意為什么會默認對方一定是未婚,且會接受她的搭訕?
又或者鄭書意自信到,對方光是看到她的臉就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這下我可算理解為何編劇在之前一直強行給鄭書意的貌美下定義了。
被夸多了,當然就說得出“我來考考你”這樣純種的爹言爹語,自然也就能自信到路邊任何一個男子都不會拒絕她的搭訕。
完美閉環,可惜霸總不吃這一套。
安排一個不討喜的反派前輩,各種刁難,只因嫉妒女主的才華和美貌。
本質不還是雌競嘛,前輩嫉妒鄭書意能采訪到時宴,于是趁人不注意偷走了鄭書意的采訪大綱,并在約定時間前截胡了采訪。
看到時宴并不配合采訪,回到公司在衛生間大剌剌地直接喊出來:“她是怎么搞定時宴的,你也知道她(鄭書意)長相確實不錯,也確實有手段。”
豁,編劇也知道蕩婦羞辱啊,可是蕩婦羞辱為什么會變成你哄抬女主身價的手段?
睜開眼看看世界吧,都快2024年了,怎么會還有人在這種情節里自嗨。
要不編劇多喝點六個核桃補補腦,不然也不會蠢到我無法形容。
又或者編劇自己也知道,就憑鄭書意似有若無的工作能力,和幼稚到小學生都得讓路的做事手法實在無法說服觀眾,于是才不斷用配角的臺詞,強行下定義讓觀眾接受。
我謝謝你。
工作part結束,立馬給男女主創造曖昧機會。
先是時宴裸露的上半身無意被鄭書意看到,再是鄭書意有意用語言撩撥時宴。
見面時長不過幾個小時,就讓男方到更衣室里教自己使用腰帶。
最后兩人共騎一馬。
很難評,前面的就算了,在女方沒有同意的情況下,共騎一馬,難道不是性騷擾嗎?
爹味在行為上也開始越界了。
設想對方是四五十歲的油膩男,鄭書意的“西八”估計早就罵出口了。
劇情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主角絕對不會是平平無奇的普通人。
普通人只能充當霸總和小嬌妻戀愛時的圍觀者,還得發出驚嘆以示羨慕。
看,安排得多好。
霸總當然不止帥,還得有深度,他會教育他不想上班的小侄女:“工作不止是賺錢的工具,更是體現一個人社會責任心的和個人價值的體現。”
我忍不住鼓掌叫好,就像文東恩站在臺下為妍珍鼓掌一樣:“你好棒啊,時宴!OH!!!!!”
這純正的爹味,沒個三五十年練不出來,時宴這么年輕就能掌握得爐火純青,原來霸總的完美是全方面的。
我都不知道每天像馬嘍一樣上班,原來這么有意義。
采訪完成了,當然得改稿啦。
鄭書意帶著電腦,涂著閨蜜推薦的斬男色口紅,深夜來到了時宴的家。
明明是因為稿子不過關,來問修改意見,非得故作俏皮地說:“我感覺,你可能想見我了,所以就來找你了。”
時宴不給稿子的修改意見,鄭書意就理解成是時宴想見她。
對了,還得夸一句,自己的稿子非常優秀。
有多優秀,可能就像張翰眼里的《東八區》那樣優秀。
就像所有的爹味說教都以“我考考你”開頭。
鄭書意也是真的愛工作,無數次地表決心要將公司紙質版的雜志升級成電子版,奈何公司高層不同意。
我在想,為什么高層不同意。
路邊做煎餅的阿姨都會準備電子的收款碼,為什么一個行業龍頭公司還會固執地堅持紙質版。
如果是再一次為了凸顯女主事業上的前瞻性,那就能說得通了。
該不會,鄭書意后期會憑借升級后的電子刊,一躍成為行業翹楚吧。
不會吧,編劇如果真的是這樣的劇情,那我會笑話你哦。
當然,我們愛工作的鄭書意,會在改完稿后跟時宴表白。
還得是國產偶像劇,要不然我都想不到還有這種神轉折,鄭書意這是工作愛情兩不誤啊。
改完稿,回到家,在我完全沒有感受到時宴有任何明示、暗示的情況下,女主就開始下結論,沒有接受自己表白說明時宴不是男人。
好家伙好家伙。爹味深入骨髓了這是。
搭訕被拒,就只能用對方沒眼光來挽尊,這不正是爹們的常態嗎。
雖然對方是霸總,但是在鄭書意的觀點里,依舊用我強你弱來衡量,所以在她的視角里,弱的一方自然要臣服于強者,不臣服就是有問題的。
閨蜜順勢給了臺階,時宴喜歡鄭書意,不過因為男人至死是少年,所以才不好意思承認。
爹以類聚。
寫稿的時候,只更新到第七集。
基本盤如此,我用腳指頭都能想到后續肯定是一邊“爹”一邊“為你好”。
我不看了,我投降了。
講道理,這些情節如果放在十年前,我可能還會小小的春心萌動。
不過現在看,只會覺得羞恥和降智。
編劇跟她寫出來的角色一樣,有點小機靈但不多。
她也知道這種爛俗的瑪麗蘇偶像劇已經無法順應時代,于是在其中時不時地加上一句女性主義,清醒搞事業的金句。
可惜與作品的整體調性無法自洽。
這就是《以愛為營》最大的問題,它一邊宣揚著女性獨立,事業為重,一邊又以拿下或取悅一個男人作為評價一個女性的標準。
攪和攪和,以編劇的水準,最后呈現出的只有濃濃的爹味。
回憶起懵懂時期對霸總的喜歡,是因為我們在人物身上投射了我們的期待和情感,享受虛擬的快感。
我們期待有人能從天而降,解決我們遇到的一切困難。
可放在現在,它已經無法提供快感了,它只會讓我們看到貧富差距,職場上有關系的富二代會看不起幾千塊的工資。
加深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因為長相貌美,所以會被優待。
職場、社會潛規則被放在臺面上美化。
甚至現在的霸總,還以說教為樂。
他們解決問題需要我們傾聽說教作為代價。
瑪麗蘇文失去了最純粹的快樂。
同樣,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們才是大多數。
可在瑪麗蘇文里,我們充當被上司區別對待的前輩,是奮斗看不到前路的前男友,是需要一直哄著主角的說盡好話的同事。
甚至大多數時候,這些作品里已經看不到我們的身影了。
還記得2021年的《我的巴比倫戀人》嗎?
兩年前我們在與瑪麗蘇的溫柔回望中抗議不公,而兩年后《以愛為營》依舊在不公中繼續上演無腦沉淪。
沉淪到何時才是終點呢?
又或者,他們根本不在意終點在哪。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