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她消失,貴圈才是真沒救了 -
香玉最近有個發現:
國產劇里,開始頻繁出現一類女主角。
她們不僅業務能力強悍,在工作中披荊斬棘。
還永遠保持精致華麗,把職場變成時裝秀場。
同時還有時間精力和小鮮肉談戀愛……
猜猜看,她們從事的是哪個行業?
答案是,律師。
僅看2022年,就有《愛的二八定律》《完美伴侶》《女士的法則》……
可是,種種懸浮如《小時代》般的橋段,令人不禁懷疑:現實中的女律師,真是這樣的嗎?
最近,網飛也出了部以女律師為主角的職場大女主爽劇。
可她的形象卻是這樣的——
吸食鴉片,沉溺男色,自甘墮落。
寄人籬下,托人辦事,仰人鼻息。
而這,反而是一個基于真實事件的女性覺醒故事。
播出后,網飛熱度很高。
女主角色也很受歡迎,被贊「又酷又勇敢」。
究竟是怎樣一個故事?
其實,看過后就會發現,這樣的角色設定,別有深意——
《律政女杰莉迪亞》
Lidia Po?t
莉迪亞,法學畢業的年輕女孩。
永遠妝容精致,穿著優雅。
但,除此之外,她完全不同于國產劇中獨當一面的職業女性。
她的種種行為,可以說有悖于「大女主」的稱號。
接手一起重大刑事案件。
她的第一反應不是了解案情和委托人的需求。
而是回家找同為律師的哥哥。
要求哥哥替她去法庭,替她簽署文件。
明明已經向委托人承諾會代理案件、出庭應訴。
轉頭卻又做甩手掌柜,對當事人說:
「沒有我哥哥,我無法處理你的案子。」
走訪調查取證,她要帶上自己的炮友。
她利用炮友的記者身份,幫自己引導輿論信息。
為搭炮友的「順風車」,她歪頭賣萌,撒嬌討好。
一句「你的車子結實嗎」,就將對方拿捏得死死的。
調查工作時,抽空和炮友膩膩歪歪。
也都是慣常操作。
而且,說是律師,她的行為舉止倒更像個偵探。
她既不按委托人的要求辦事,也不和檢方積極溝通,反倒執著于尋求正義。
總是逗留在案發現場尋找蛛絲馬跡的證據,與所有當事人交談,排除各種懷疑。
為查明真相,還「臥底」入賊窩,不惜吸鴉片、偽裝成妓女。
生活上,最基本的自足自立都做不到。
沒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
在哥哥家蹭吃蹭住,為此主動替哥哥打雜。
感情方面,雖然炮友眾多,但也不像是視男人為玩物的背德女。
反而像個戀愛腦。
比如,明知是炮友,還會吃對方的醋,還乞求對方說「我愛你」,而且總是低聲下氣。
作為職業女性,她居然認同「好看是最重要的。」
還以此來教育侄女。
實在是怎么看都不像個爽劇大女主。
但,別急著下斷語。
實際上,了解莉迪亞,無法脫離其所處的年代。
此劇基于意大利首位女律師莉迪亞?佩伊的真實經歷。
背景是19世紀的意大利。
那是一個女人騎自行車都會引得路人圍觀的年代。
可想而知,當時女性的社會地位極低。
劇中,莉迪亞接手的幾起案件,都很能反映當時女性的生存處境。
比如,劇院兇殺案。
芭蕾女演員意外身亡。
她本已與一個公爵訂下婚約,即將離開舞團做公爵夫人。
卻在最后一場演出前離奇死亡。
事發后,一個貧窮的畫家被捕,警方認為他的嫌疑最大。
因為他一直單戀女孩,追求方式近乎變態。
他的家中也搜出了女孩的裸體畫像。
但最終,莉迪亞揭開了真相,兇手是公爵的父親。
原來,女孩因為不愿意放棄芭蕾舞事業,已經提出取消婚約。
但這卻讓公爵的父親大怒,他認為這有失男人顏面,會給家族蒙羞。
僅僅因為這個原因,他暗中殺死了女孩。
還有,教授死亡案。
一個大學教授被殺,嫌疑人是他的一位女學生。
剛開始,檢方認定犯罪動機是,教授剽竊了女學生的學術成果。
但最后才調查得知,女學生的母親是妓女。
幾年前,教授進行非法人體實驗,從妓院里騙出大批「實驗品」,其中就包括學生母親。
而且,由于那個年代,女性上中學都是稀事,女大學生更被看作異類。
即使女學生說出真相,法庭上卻沒有人相信她。
只因人們認為她逾越了世俗規范,后果也應該自負。
這一性別嚴重失衡的時代,注定莉迪亞的職業生涯無法一帆風順。
她出生于富裕的家庭,從小接觸了大量書籍,萌生了對法律的興趣。
但一直沒有獲得父母的支持。
因為反抗父母安排的婚事,她選擇離家出走。
眾叛親離,才取得了法律學位,通過了實習期和資格考試,成為正式的注冊律師。
然而,當時,律師還是男性壟斷的行業。
她的出現,激起很多業內人士的抗議,甚至被法院提起上訴。
最終,以「不體面」「影響判決可信度」為由,莉迪亞被撤銷了行業注冊資格。
得知她的遭遇,她的家人也覺得沒什么問題。
「如果上帝想讓你當律師,就不會讓你成為女性。」
但莉迪亞沒有因此放棄律師夢。
她很清楚,必須借助外力,習得男權社會的生存法則,才能爭取盡可能多的機會。
她自告奮勇給哥哥義務當助手、替他打雜,只為接觸各種案件。
為證明自己的能力,檢方敷衍了事的案件,她也盡全力調查。
做了很多超出律師職責之外的事,只為徹查背后真相,證明自己的能力。
當年社會治安差,意大利風俗業蓬勃。
普通女性獨自出門遭騷擾、強暴、被賣入妓院、無緣無故死亡,都是極為常見的事。
但對莉迪亞而言,調查很多刑事案件時,深入風俗場所,接觸各種惡棍都是必須要做的事。
她即使并不想依賴他人,但也常常不得不尋求男性同伴的協助,時不時偽裝成情侶,只為「活著」達成目的。
因為沒有收入,沒錢付房租。
只能厚著臉皮在哥哥家蹭吃蹭住。
怕被嫂子趕出去,也不敢隨意頂撞。
嫂子給侄女講淑女之道時,她會在一旁一個勁附和,說出違心的話。
背地里才會偷偷和侄女講真心話。
但即使一再妥協、退讓,這條路依然艱難。
即使以助手身份出現,她也被不斷警告,被行業封殺。
很多人即便認可她的能力,也不愿意委托她幫忙。
孤獨、無望,使得她在每一段感情中流連忘返。
但當然,她并不是戀愛腦。
她始終將事業放在人生首位,會為一輛方便出行的自行車,賣掉情人送的飾品。
為了自己的律師資格,不斷向最高法院上訴。
真實歷史中,莉迪亞如此摸爬滾一生,而且一生致力于女權事業。
直到65歲,才獲準從事法律工作。
而且,直到95歲去世,終身未婚。
顯然,這部劇不滿足于表層的爽感,而試圖借個例呈現特定歷史下女性群體的社會處境。
其實,很多國產大女主劇熱衷于拍律師這一行,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將強勢的職業女性形象與男性主導的行業捆綁,無疑更有戲劇張力,也更能凸顯社會問題。
雖然已是21世紀,影視作品里的「律政俏佳人」也已經深入人心。
但現實中,這一行業的性別比失衡依然嚴重。
常有新聞曝出,很多律所招人都傾向于男性。
但在國產大女主劇中,這一問題并沒有得到更好的體現。
女性困境常常局限于個人的婚姻、代際問題上,完全虛化了外在因素。
《女士的法則》中,劉敏濤飾演的律師陳染,她要克服的最大問題不過是丈夫的出軌、和同事的人際關系。
反而讓人覺得這個行業很好進,靠個人奮斗就能取得比男性更高的成就。
而這部劇中,不僅否認女性僅靠個人努力就能成功。
還突出強調「運氣」的重要性,從而大膽嘲諷男權社會的荒誕。
此外,回看歷史,實際上,我們也有一個中國版的「莉迪亞」。
紀錄片《民國大律師》,講述了中國第一位女律師鄭毓秀的傳奇經歷。
她和莉迪亞有很多相似之處,有膽識有魄力。
被譽為「民國第一女殺手」,是刺殺袁世凱的策劃人。
也是一位女權運動倡導者,一生都在與男權社會抗爭。
而且,同樣借助了很多外力才能成為律師,今天看也并不符合我們對「大女主」的想象。
鄭毓秀出生于富商家庭,從小獲得了先進的教育,后來求學海外,在法國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同樣,因為反對父母包辦婚姻,與家庭決裂,她獨自出門闖蕩。
20世紀初,官方章程中直接規定律師從業者時「20歲以上的男子」。
她和莉迪亞一樣,為了成為律師處處受挫。
最后不得不利用關系疏通上海的法租界當局,才取得了從業資格。
在丈夫的幫助下,一起開了律所,漸漸在司法界立足腳跟。
和劇中莉迪亞「靠關系」「靠男人」一樣。
鄭毓秀利用人脈、以非正當手段入行,也正說明了當年女性成為律師何其艱難,絕不是單靠個人努力就能實現的。
而在突破枷鎖后,她在司法界的能力卻是有目共睹的。
經手過孟小冬和梅蘭芳的離婚案,也解救無數想離婚的普通婦女于水火之中。
也正是她,將女性婚姻自主、一夫一妻、不冠夫權、于男性同等繼承權等保護婦女權益的條例落實在《民法》中,極大推動了中國法制的進步。
而回到這部意大利劇上,即使只是一部更重娛樂性的爽劇。
相關研究學者及莉迪亞的后代也表示,這部劇有很多虛構成分,也沒有拍出她完整的人生故事。
但他們也說,「好在,至少讓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
的確,對比之下,律杰女杰莉迪亞的名字已經借由網飛沖向了全球。
我們的民國女俠鄭毓秀,她精彩的一生和所取得的成就,還蒙著歷史的塵埃,并沒有為大眾所知曉。
香玉認為最可惜的,不是內娛女性職場劇的懸浮。
而是固步自封,目光短淺的創作態度。
明明絕佳的素材就擺在面前,卻沒有好好珍惜。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