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社交的真相,被這顯眼包戳破 -
鵝的《現在就出發》是飄近來的下飯新綜,我追得很勤,卻一直沒得著空跟你們嘮嘮。
直到迎來最新一期的嘉賓陣容——
沈馬又雙叒叕合體了!
上一波出圈的驚喜,還是因為節目云集了內娛各大年齡段顯眼包。
喜劇人含量之高,梗之密,在多少觀眾的笑點上精準蹦迪,好幾次讓我在工位摸魚時笑出聲
。
而沈馬這對熟人搭檔此番再度合體,倒讓我看到了一個綜藝里,不同組合模式帶來的驚喜——熟人局和顯眼包。
都知道,熟人局曾一度被奉為內娛綜藝界的制勝法寶,尤其是有像沈馬這樣的喜劇人加盟的熟人局,更容易出彩。
而近來流行的顯眼包,盤活了綜藝氛圍,綜藝效果也不亞于熟人局。
今天就借《現在就出發》聊聊——
顯眼包+熟人局,如何成為打工人的電子解壓神器。
沒點開節目之前,光看到嘉賓陣容上沈騰 和范丞丞 這倆中青年顯眼包組合,便知道這將會是節目的一大看點。
啥是顯眼包?
可以簡單理解為,耍寶耍得引人注目的喜劇人。搞笑,還很出風頭。
舉個直觀的例子,沈騰掰大蔥——結果不小心辣了自己的眼,在周圍安靜吃飯的人群中便成了一顆突兀的中年顯眼包,堪稱內娛蠢萌系新秀。
綜藝里,顯眼包所承擔的,其實也是逗樂的作用。
但跟以往逗樂角色不同,顯眼包更多是真實狀態巧合下,不經意地搞笑。
于中年顯眼包而言,須得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才討喜,否則便容易滑向油膩。
好比沈騰所在的“中年顯眼包男團”,就誕生自被鏡頭無意捕捉到的一個畫面——
看著眼前走過的TFBOYS,幾人神同步的姿勢和表情,無需硬凹,排排坐那就有一種莫名的詼諧氣場。
而青年顯眼包則表現為放下偶像包袱,主打形象上的反差。
比如愛豆范丞丞一旦變身顯眼包,哪怕皮鞋領帶加身,也難掩喜劇人氣質,但同時也顯露出沒有距離感的俏皮可愛一面。
行吧,不愧是從大廠時期就出了名的喜劇界后備軍。
熟人局一般是考驗好友之間的默契,勝在嘉賓熟悉彼此,互動自然不生硬。
比如沈騰馬麗這對相識多年的喜劇搭檔,早已習慣相互拋梗接梗,互損起來也沒有壓力。
蒙眼抓人游戲后,馬麗被抓到后嗔怪于小彤:你最傷我的是,摸到騰哥的時候,你問“是麗姐吧?”,就這個(身材)厚度,哎媽呀給我氣得。
沈騰接著自嘲:擱我那脾氣,我寧可被抓,我也得罵他一頓。
笑死,光聽他們嘮嗑,畫風就能絲滑切換成東北二人轉小劇場。
而顯眼包聚會,即便沒有常年相處培養出的默契,但彼此都沒什么包袱,人均自來熟。
如果說熟人局氛圍輕松,那顯眼包開會必定是鬧騰又好笑的。
《現在就出發》就聚集了一群看似沒啥交集的不同年齡段的顯眼包,但你會發現,他們沒有娛樂圈長輩和后輩間的距離感,彼此不拘謹、玩得開。
所以你能看到范丞丞和白敬亭 咬緊后槽牙“暴打”沈騰——
被沈騰搶了兩回油碟,范丞丞氣急敗壞地沖他喊——
“老家伙”,壞得很。
也能看到飛行嘉賓魏大勛 在大廚賈冰 面前挑嘴,毫不客氣地互懟。
年輕顯眼包們甚至還反過來捉弄長輩。
在沈騰準備拋梗時,幾人故意聯合起來保持沉默,一點面子也不給,破功后才露出得逞的笑容。
騰叔:寶寶不玩了?。x場)
什么大型“禮崩樂壞”現場?
見多了畢恭畢敬的客套場面,這種一幫明星比拼使壞水的戲碼,可太讓人上癮了!
要不,我咋專挑這綜藝下飯摸魚呢。
看中的不就是這其樂融融,又笑得我懷疑有損功德的氣氛?
當然,這種綜藝互懟戲碼是毫無火藥味的。因為所有嘉賓都卸下社會身份,以平等的關系一同投入游戲。
按理說,最年長的往往會被推上大家長的位置,但沈騰不是,反而在游戲里經常玩賴耍滑,成了最幼稚的中年顯眼包。
賈冰則是因為愿意跟年輕人打成一片,又開得起玩笑。
為了融入年輕人,白天沒get到魏大勛“孟宴臣”的梗,他就立馬回去惡補,到了晚上已經能無縫加入調侃行列,于是有了如下畫面——
在暑期頂流“孟宴臣”面前,連“京海徐江”都得自覺雙手合十。
賈冰在《狂飆》中飾演京海黑道大哥徐江
不同年齡段的顯眼包,其實無壁。
長輩們放下架子,非但沒有倚老賣老,反而積極融入年輕人的世界,晚輩們自然也能放下顧忌,把他們平等視為同齡人,因此節目才不至于陷入假客套的尷尬局面。
當然,你不能錯過這檔綜藝的原因還不止于此。
跟熟人局相同的是,喜劇效果往往是嘉賓放松狀態下的呈現。
而真正觀感舒適的真人秀,從嘉賓的狀態就能看出來。
比如隨時隨地唱跳rap的范丞丞,還經常被捕捉到一些自我沉浸的迷惑行為,你永遠猜不透他神奇的精神狀態。
當放飛自我被發現,范丞丞羞澀一笑:只是純高興了。
是的,舒適的場域,才是每個嘉賓發揮功能的沃土。
而對于沈騰這種自身造梗能力極強的資深顯眼包,新的場景總會激發出新的包袱創作。
這回突破了場地的限制,也加入了新的游戲和活動,他更是把節目做成一場戶外單口相聲大秀,穩定發揮著出口成梗的優勢。
魏大勛遞給他一盤煎糊了的餡餅,他婉拒:我不愛吃巧克力。
當他顛勺翻車,周圍人遵循“三秒定律”迅速幫忙撿回鍋里,他辣評:細菌是爬行動物是吧?
第五期蒙眼抓人游戲里,沈騰一招不按套路出牌的“臥如弓”,就能輕易惹人發笑。
在大眾印象里,平日多走一步都嫌累的林黛玉體質,此時翻身上沙發背的瞬間,身手倒難得有了此前從未有過的敏捷。
發現沒?
有趣其實沒有固定模式,于嘉賓而言,只要做自己、靠自身的智慧和幽默感就能制造笑點。
而這,考驗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嘉賓的綜藝感。
體現在游戲里,便是得主動整活,突破規則限制,活用規則,甚至通過耍些無傷大雅的賴來制造看點。
還是蒙眼抓人游戲,機智如白敬亭,憑借偽裝成攝像老師幾度脫困,成了游戲最后贏家。
已出局的范丞丞也閑不住,故意在沈騰旁邊拿尖叫雞吸引抓捕者注意,直接被他創飛。
一個簡單的童年游戲,就這么被顯眼包們玩出花來。
可見節目的調性并非激烈對抗型的戶外綜藝,而是希望嘉賓呈現出最真實自然的感受生活的狀態。
而這種狀態下最直接的效果,便是通過一些信手拈來的小游戲調動嘉賓和觀眾,最大化地激發出野趣。
因此你會發現,被玩出花來的小游戲,還有你想都想不到的那種迷惑走向!
好比第五期的球球爭奪戰,沈騰和范丞丞這對“誰也不讓誰好過”的歡喜冤家,就是游戲最大的變數,第一局輸了,同在一隊的倆人便開始互相甩鍋。
第二局,范丞丞被激起逆反心理,直接反向偷家送球給對方,一招策反把隊友耍得團團轉,只有處于上帝視角的觀眾全程圍觀看樂子。
我直接:蛤??(文字都描述不出有多好笑,建議大家自己去看
)
- 拿走拿走
- ?好!
作為一檔野游戶外真人秀,在凸顯“真人”上,《現在就出發》顯然也做到了,這也是飄要推薦這部綜藝的理由!
不管是顯眼包開會還是熟人局,受歡迎的原因都在于,能呈現嘉賓的鮮活。
但鮮活,不單指敢說真話敢互懟,還在于多面。
多數情況下,顯眼包只做活躍氣氛的單一點綴作用,而真正讓顯眼包落地的節目精髓,是把他們當作某一人群的樣本,還原他們作為人的真實反應。
你會發現,這種形式簡單至近乎白描式的真人秀,還是以明星為樣本的野游生活實錄。
其中一面是出于為綜藝效果負責,而下意識展現的另一面,往往只有通過完整的呈現才會被察覺。
蹬棍兒對戰中,劉昊然 被自己的帽帶直抽大嘴巴子,是一向慢悠悠“混不吝”的沈騰火速趕來救援。
有回做水上游戲,需要留一人在岸上。
范丞丞也不顧沈騰賣慘,搶先占了便宜:我留在岸上。
可當沈騰耍帥閃到腰,范丞丞一個箭步就過去攙扶。
玩歸玩鬧歸鬧,但不會讓人覺得顯眼包僅是功能性強、高性價比的綜藝人設,而是愿意相信他們的嬉笑扯皮,只是鏡頭下顯性的一面。
還是那句話,真人秀嘉賓就得有人味兒,而這不是僅靠插科打諢,說點俏皮話作噱頭就能做到的。
《現在就出發》節目形式雖然簡單——嘉賓只需通過游戲獲取電量,生活部分則需要自駕和做飯洗碗。但也是基于節目對嘉賓特質的了解,進行有的放矢地挖掘。
好比做飯環節,正是了解賈冰做飯不需要幫忙,才會給其他嘉賓安排協助任務。
因此我們看到的賈冰,看上去“不好惹”,但玩游戲賣力認真,既能跟年輕人打成一片,又保留長輩的成熟作風和力保其他嘉賓玩得盡興的服務意識。
挽起袖子張羅做飯時,又活像家里來qie的熱情家長。
飯一做完,他也不急著湊過去吃,而是心滿意足地站在一旁看著其他人大快朵頤,每回做完飯還會麻利地收拾好廚房灶臺,瞬間讓一檔明星真人秀有了生活實感。
作為節目中唯一的掌勺者,他還很暖心。
當廚房小白自告奮勇提出做菜,他一句話就給人信心:你弄吧,反正我吃。
不當甩手掌柜,更不指手畫腳,被請教時才耐心指導。
看下去就能發現,《現在就出發》還是一個包容度大、同時帶有實驗性的社交場。
它把不同年齡段、不同性格的嘉賓濃縮在同一場域里,而嘉賓們有各自的個性亮點,也有各自的舒適區,交互中還能碰撞出多面的火花。
且因為同處在互利共生的場域,e人e得自在,i人也i得可愛。
在顯眼包制造的氛圍下,甚至還能帶動并衍生出更多顯眼包。
比如鮮少參加綜藝的艾倫 ,就經常讓人幻視他的經典銀幕形象,傻大春。
時常樹懶上身,反應慢半拍,但喜劇節奏拿捏到位,頗有新晉顯眼包潛質。
飯桌上給大家科普吃菇,他自信開腔:我聽過吃三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一條腿的,一條腿就是蘑菇。
眾人疑惑:三條腿是啥物種?
大春作認真思考狀:我重說一遍啊。
這演的是在公司月會上試圖證明自己有思考有建議的我本人吧?
平時話不多,但存在感卻很強,不經意間就流露出刻在東北喜劇人DNA的搞笑天分。
水槍游戲中,周遭正激烈混戰,只有他還在用視野只有針眼大的特制眼鏡研究技能卡,把代表要害的貼紙貼在大腿內側,為了自保不得不內八走路。
光杵著,就是讓人忍俊不禁的行為藝術。
正是身邊熟悉的老友和融洽的氛圍給了他做自己的安全感,給觀眾呈現的,也才是鮮活多面的真實面貌。
所以顯眼包最大的作用,可以歸為一種強大的感染力。
嘉賓之間的交互性,能感染彼此,同時也能感染觀眾。
對明星而言,不是非得先破后立,撕下角色面具、顛覆大眾印象后以全新面貌示人才叫“真人”。自在狀態下自然流露的幽默感和真性情,就足夠鮮活。
正如《現在就出發》,你甚至很難給每個嘉賓明確各自在團隊中的定位,但可以確定的,是一種無論如何組合,光聽他們嘮嗑閑聊都能解壓的觀感。
私以為,一檔綜藝給予觀眾的價值,不僅能解壓,最好還能充電。
如今看綜藝,看的無非是一種暫時逃離生活的理想氛圍,或是一種可供共鳴的精神狀態。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如今越來越多人愛看野游真人秀,哪怕只是玩些簡單小游戲,也自有引人沉浸其中的野趣,讓人在開懷大笑中,收獲心理上的療愈和繼續生活的能量。
對每個點開的打工人而言,圖的可不就是這份快活自在嘛?
別小看了,自然真實的笑點,也是一種能量。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